“宁宁,你别老是动了,行吗?”这是9岁的宁宁自懂事以来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可是,要想让宁宁安安静静地坐上10分钟,简直比登天还难。任何一件新玩具到了他手里准会被拆得七零八落。起初,妈妈一直认为好动的宁宁只是调皮而已。但是如今,已上小学三年级的他“好动”的毛病愈演愈烈:上课从不认真听讲,无法静心做作业,而且经常和小朋友拌嘴甚至打架。
“他的身体里好像安装了小马达,无法停下来。”宁宁的妈妈很无奈,“孩子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患了多动症?”
在现实生活中,像宁宁这样“好动”的孩子有很多,也让不少家长伤透了心。这样的孩子到底是调皮的表现还是多动症的表现呢?
有医生表示,孩子好动是正常的,但是表现得活动过度,不听话,无法控制自己时就不但不是聪明的表现,而是一种病态了。多动症儿童特别是轻症患儿的症状有时很容易与正常顽皮儿童相混淆,但是,专家在临**还是容易找出多动症儿童与正常顽皮儿童的区别:
第一,多动症儿童的活动常常没有目的性,不停地变换花样,一会儿玩铅笔、纸屑,一会儿做鬼脸,逗引同学发笑等;而顽皮儿童则出于某种动机或达到某种目的而捣蛋,如向别人借橡皮以及抢答问题等。
第二,多动症儿童的行为常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无法自制;而正常顽皮儿童则受时间、地点以及环境因素的限制而有所约束,有时能遵守纪律。
第三,多动症儿童对新奇的游戏及娱乐活动也不能产生持久的注意;而正常顽皮儿童对有兴趣、新奇的娱乐活动及游戏能持续注意,并能坚持很长时间。
第四,多动症儿童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劝说当耳边风,屡教屡犯;而正常顽皮儿童的行为则会有所改进。
现在,你该知道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了吧?如果还是难以分辨,下面有一种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供参考。
第一项中孩子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障碍”——属于正常的调皮现象;第二项中孩子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多动障碍”——虽然是多动,但不必担忧,只要平时多给予纠正就行了;两方面均符合6项以上,可考虑“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
一、注意力不集中行为
(1)常常在作业、家务或其他活动中不注意细节问题或经常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
(2)在工作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3)别人和他说话时常似听非听。
(4)常不能按别人的指示完成作业、家务或工作(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
(5)常难以组织工作和学习。
(6)常逃避、讨厌或不愿做要求保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常常丢失学习和活动时要用的物品(如玩具、学校指定的作业、铅笔、书本或工具)。
(8)常常因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9)日常生活中容易忘事。
二、多动或冲动行为
(1)手或脚常常摆动不停或在座位上不停扭动。
(2)在教室或其他要求保持坐姿的环境中常常离开座位。
(3)常在不恰当的情况下乱跑或乱爬(成人或青少年仅限于主观感觉坐立不安)。
(4)常难以安静地玩耍或从事闲暇活动。
(5)经常忙个不停或像“装上了发动机”似的不停地走动。
(6)经常说话过多。
(7)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8)经常难以安静等待或按顺序排队。
(9)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插话或干扰别人的游戏)。
如果你的孩子“不幸”患上了多动症,家长也不必惊慌,可通过药物和自尊心的教育使其康复。而在自尊心教育方面,不妨就试试下面这些方法吧!
第一,让孩子做感兴趣的事。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所以,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多引导他们往该方向发展。
第二,玩一些适龄的静态游戏。科学实践表明,利用静态的游戏可延长孩子集中精力的时间。比如,1岁以内的孩子可以玩铃铛、不倒翁、浴室玩具、塑料瓶等,1岁以上的孩子玩搭积木、拼图、穿珠子等,从最简单的开始,让孩子体会到成功喜悦,然后逐步延长游戏时间。
第三,早期阅读识字有利静心。在婴幼儿时期,家长陪孩子进行适度的早期阅读识字,对于发展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很有帮助。正如有位专家说的,“从小养成阅读识字的兴趣和习惯,不仅能培养起孩子终生爱书的美德,而且在朗朗的亲子共读声中,孩子受到儿歌、童话、科普读物的陶冶,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活泼好奇、安静专注的性格。”
第四,挑战力所能及的事。做事之前,父母要明确做事目的,激发孩子的做事兴趣。在做事过程中,孩子若遇到困难,要引导孩子克服困难,使孩子具有一定的责任感,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能静下心来,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善始善终做完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
第五,对于特别好动的孩子,家长要考虑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孩子的精力远比大人来得旺盛,家长要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使孩子有机会宣泄过剩的精力。比如让他们参加适当的运动,跳绳、走平衡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