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自省(1 / 1)

细节完美人生 夏华 1540 字 3个月前

自省是心灵深处的检讨,是一次思想的调整。自省首先是自我解剖,即用锋利的手术刀解剖自己,这样才会对自己有一个彻底的、深刻的认识,才能在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但是在现实中,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经常性的自我反省,就更不用说时时反省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抱着这样的一种心理:

——我先动手打他,是因为他惹我生气了。(不肯承认自己脾气不好的缺点。)

——这个计划是绝对完美的,在老总那里没有通过,是他偏心眼。(不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不足。)

——我迟到了,是因为我家离单位太远。(不肯承认自己贪睡,晚起。)

其实,当你感到整个世界都在辜负你的时候,当你感到不快乐的时候,当你感到世界都错了的时候,你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是否是对的。如果整个世界都在辜负你,那么错的肯定是你,而不是这个世界。你要想改变这个局面,唯一的办法是改变自己。当你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个世界时,世界也会以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你。

一只小狗老是埋怨有人踩它的尾巴,却从来没有反省过自己睡的位置不对:它总喜欢睡在过道上。平庸的人总是喜欢寻找外界不是的种种理由,却不愿意审视自己的不是。他们看得见别人脸上的灰尘,却看不见自己鼻子上的污点。但强者们却总是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地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与外界和谐的人,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反省与调整,深知只要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曾经告诫他人: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说的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是否善于自我反省,对于一个人成就非常重要。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的秘诀时,也不止一次地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他说:"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人生不同的阶段中,要经常反思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但我懂不懂什么是有节制的热情?我有与命运拼搏的决心,但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敢?我有信心、有机会、但有没有智慧?我自信能力过人,但有没有面对顺境、逆境都可以恰如其分行事的心力?"

每个人,不管是天赋异禀还是资质平平,不管是出身高贵还是出身贫贱,都应该学会自我解剖与反省。

在儒家的主张中,自省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又是十分具体的,大致有如下一些方面:仁、义、礼、智、信、忠、恕、善和学识。如果对其进行概括,可以分为德性和学识两方面。在辨察自己是否有违背德性和学识的言行时,应以"圣贤所言"为依据和标准。

曾子认为,自省的主要内容是"忠"、"信"、"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孟子认为,"君子"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就在于居心不同。"君子"居心在仁,居心在礼。他说,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横蛮无理,那"君子"一定会反躬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不然,他怎么会有这种态度呢?反躬自问以后,我不存在非礼非仁的言行,那人仍然如此横蛮无理,"君子"一定又反躬自问:难道是我不忠?反躬自问以后,我也实在是忠心耿耿,那人仍然横蛮无理,"君子"就会说:这个人不过是一个狂人罢了,既然这样,那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对于禽兽又该责备什么呢?于是,我仍然不必为此动气。在这里,孟子认为,反省的内容应是“仁”和“礼”。

孟子还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他认为,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的,便引以为最大的快乐。不懈地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做去,达到仁德的途径没有比这更近便的了。可见,孟子认为反省的内容还应有"忠"和“恕"。

而荀子则曰:"见善,修然必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蓄然必以自恶也。"荀子则认为,自省、修身应以善为主。

由于时代的变迁,作为今人,我们在自省的内容上或许与古人稍有不同。但不管怎样,善于自省、勇于自省的精神与习惯是一样的。“吾日三省吾身。”古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今人呢?

吃一堑,长一智

"吃一堑,长一智。”出自明代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意为:吃一次亏,长一分智慧。指受了挫败,记取教训,以后就变得聪明起来。

有人认为"吃一堑"与"长一智"之间存在必然性,其实未必。不是说吃一堑就一定能长一智,而是吃一堑有可能长一智。这种可能性要转变为必然性,就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从失误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这样才能长智。如果错后不思量,那么同样的错误还会不断重复出现。

从前,有个农夫牵了一只山羊,骑着一头驴进城去赶集。有三个骗子知道了,想去骗他。

第一个骗子趁农夫骑在驴背上打瞌睡之际,把山羊脖子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驴尾巴上,把山羊牵走了。

不久,农夫偶一回头,发现山羊不见了,忙着寻找。这时第二个骗子走过来,热心地问他找什么。

农夫说山羊被人偷走了,问他看见没有。骗子随便一指,说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只山羊从林子中刚走过去,准是那个人,快去追吧!

农夫急着去追山羊,把驴子交给这位"好心人"看管。等他两手空空地回来时,驴子与“好心人”自然都没了踪影。

农夫伤心极了,一边走一边哭。当他来到一个水池边时,却发现一个人也坐在水池边,哭得比他还伤心。农夫挺奇怪:还有比我更倒霉的人吗?就问那个人哭什么,那人告诉农夫,他带着两袋金币去城里买东西,在水边歇歇脚、洗把脸,却不小心把袋子掉水里了。农夫说,那你赶快下去捞呀!那人说自己不会游泳,如果农夫给他捞上来,愿意送给他20个金币。

农夫一听喜出望外,心想:这下子可好了,羊和驴子虽然丢了,可将到手20个金币,损失全补回来还有富裕啊!他连忙脱光衣服跳下水捞起来。当他空着手从水里爬上来时,干粮也不见了,仅剩下的一点钱还在衣服口袋里装着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农夫没出事时麻痹大意,出现意外后惊惶失措而造成损失,造成损失后又急于弥补因此又酿成大错,三个骗子正是抓住人的性格弱点,轻而易举地全部得手。

事实上,我们看到很多人一直如农夫般原地“摔倒”,而且很多时候是以同一种方式。这种人并非傻子、弱智,而是太过固执和自信。在他们的眼里,从来就不认为自己之所以"摔倒"是因为这里面出了什么问题:要么这条"路"本身就走不通,要么就是自己走的技术、姿势不正确!而是觉得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还是照样的坚持原来的走法,而这又怎么不让他摔得鼻青脸肿呢?

要吃一堑,长一智,就必须在吃一堑之后,好好的进行一番的反思,并且在反思中,认真的吸取经验教训,绝不能再重蹈覆辙。事实也正如此,只有在认真吸取教训后才能够保证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再以同样的方式"摔倒"。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迷途中深陷的人来说,更应该好好的反省:自己为何老是在原地"摔倒"而无法走出迷途呢?

当然,我们也不必因为吃了一堑之后,就丧失了继续前行的勇气,从此坐以待毙。只要你敢于面对失败,敢于从失败中去反思,去寻找教训,并且修正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经验,我们又何愁无法走出生命的低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