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意思是:夫子如果慢步走,我也慢步走;夫子如果快步走,我也快步走;夫子如果奔跑起来,我也就跟着奔跑起来。这是颜回对孔子说的话,以表明自己的所有言行都是以孔子为典范。
作为孔子的弟子,颜回认为这样可以全面地继承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有不好的地方,因为它丧失了自己学习扩展其他方面知识的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汲取孔子等诸多圣贤的思想和知识,还要学会三思而后行。
这是一个发生在主人、狗和猫之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狗是勤快的动物。每天,当主人家中无人时,狗便竖起两只耳朵在主人家的周围。哪怕有一丁点的动静,狗也要狂吠着奔过去,兢兢业业地为主人做着看家护院的工作。
可是,每当主人家有人时,狗的精神便稍稍放松了,有时还会少睡一会儿。在每一个人的眼里,这只狗都是懒惰的,极不称职的,便也不再奖励它好吃的。
猫是懒惰的。每当家中无人时,便伏地大睡,哪怕三五成群的耗子肆虐。睡好了,就到处散散步,活动活动身子骨,这儿瞅瞅那儿望望,像一名高傲、享受生活的新贵。主人在时,它表现得极殷勤、恪尽职守,还时不时还对主人舔舔脚、逗逗趣。在主人眼中,这也无疑是一只极勤快、极可爱的猫,好吃的自然给了它。
而由于猫的"恪尽职守",主人家的耗子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值钱的家当被咬坏了,主人震怒了。他召集家人说:"你们看看。耗子都猖狂到了这种地步,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只狗也不帮猫捉几只耗子。我郑重宣布,将狗赶出家门,再养一只猫如何?”家人纷纷附和说,这只狗够懒的,每天只知道睡觉,看猫多勤快,抓耗子吃的多胖,都有些走不动了。是该将狗赶走,再养一只猫了。
于是,狗一步三回头地被赶出家门。自始至终,它也不愿意离开家门,它只看到,那只肥猫在它身后窃窃地、轻蔑地笑着。而最终结局是:两只猫越来越肥,耗子越来越多。后来,家中被盗多次,主人开始怀念起被赶走的狗,却也无可奈何。
故事中的主人因为一时冲动,没有三思而后行,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以至事与愿违。
所以,凡是冲动型的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莽撞行事往往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著名作家王蒙说过:"在任何处境下保持从容理性的风度。心存制约,遇事三思,留有余地。”
有专家指出:如果你为某件事情而生气了,先不要急着发火,忍耐3分钟,让自己静下来,如果3分钟后,你还觉得真的很可气,那你就发火吧。但是大多数情况,这个时候你的火气已经消失了,也许你依旧会对自己感觉不值,但至少没有那么冲动了,至少不会做出一些卤莽的行动。
"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是古代先贤留下的不朽名言,也是克服冲动的最佳良药。
三思而后行,思考些什么东西呢?思考的是问题的根源和起因。问题发生后,就需要知道发生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导致问题的诱因是什么。只有当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找到后,才能考虑解决的方法。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缜密。
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还要复查一遍,确保行动万无一失。三思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还要再考虑,这就是“谋定而后动”的道理。谋就是计划、方略,是解决问题的方针和策略。只有行动方针确定了,才能采取行动。这种行动方针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那种本能冲动想到的。谋略思考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方案。本能冲动型的人总是只想到一种行动,只考虑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后续行动和影响却不考虑。仔细考虑对策后,就有可能既把问题解决,又避免了出现副作用。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谋定而后动就需要在发生问题时沉着镇静,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动,而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心急的人往往会不耐烦地催促赶快采取行动,因为他们总是担心时间紧急,再不采取行动就来不急了,其实,越忙就越容易出差错。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好,路子没走对,反而会耽误时间。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刀磨快了,看起来耽误了工夫,但是在砍的时候由于刀口锋利,效率高,反而节省了工夫。这也就像出门开车,事先把地图看好了,顺着标志一路开去,就可以不绕弯路,节省时间。如果慌忙上路,看起来节省了看地图的时间,但是一旦走错了路,可能就会浪费比看地图长很多倍的时间。
当然,我们也应清楚,凡事三思而后行并不是要求人们过分理智,而是要求人们不要过分轻率,三思只是思考的度,而不是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