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没有绝对的对错好坏,凡事能够把握分寸,就是一种智慧。在夸赞别人这个问题上同样存在分寸拿捏不同,后果也不同的现象。如果赞美得当,那就是一种美德,但是不得当的赞美成为阿谀,难免遭人轻视。把握赞美的分寸十分重要。赞美能赢得友谊。赞美如花香,芬芳而宜人,能以赞美之言予人者,必得人缘,所以和人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赞美。基督教唱赞美诗,佛教唱炉香赞,神、佛也要人赞美,何况一般人呢。尤其当一个人灰心的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能令他绝处逢生;当别人失望的时候,一句赞美的话,能使他重见光明。要想获得友谊,诚心地赞美别人,必定能如愿。
莎士比亚说过:“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工薪。”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别人“工薪”的支付者。你也应该慷慨地把这种“工薪”支付给你的朋友。我们平时听到的最多的牢骚是什么?不是“太累了”或“太苦了”,而是“干了这么多,谁也没有说个好字”。这类的牢骚很能说明一个问题,即人们需要得到“工薪”,而应付“工薪”的人又太吝啬了。有人说,赞扬是一笔投资,只需片刻的思索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这话有些道理,但似乎又含有太多的实用主义的味道。赞扬不应该仅仅为了报酬,它还是沟通情感、表示理解的方式,如同微笑一样,也是照在人们心灵上的阳光。
马克·吐温说“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们能活上两个月”。这里所说的赞美,是指诚心诚意、真真实实的赞美,而不是虚伪的应酬话,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谀之辞。
阿谀会遭人轻视。做人要“日行一善”,其实日行一善并不难,赞美别人也是行善。但赞美不同于阿谀,阿谀是一种虚伪的奉承,所谓“好阿谀则是非之心起”,所以做人宁容谏诤之友,勿交阿谀之人,被人批评不可怕,受人阿谀才可畏。有的人赞美不当,成了逢迎拍马、阿谀奉承,也会受人轻视,因此做人不要阿谀谄媚,也要避免不当的赞美。
赞美和阿谀最大的区别在于出发点的不同。赞美一般是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而阿谀往往是夸大其词。在日常交际中,要多一些真心诚意的赞美,少一些阿谀,这样最终会给你带来好名声。
1671年5月,伦敦发生了一起举世震惊的盗窃案,一伙盗贼潜入伦敦市郊马丁塔,想要抢走英国“镇国之宝”——国王皇冠。因消息走漏,盗贼束手就擒。英王查理二世得知此事,非常震惊,决定亲自审问这些胆大包天的狂妄之徒。于是,罪大恶极的首犯布勒特被押到了国王面前。查理二世看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人,心中暗想:我倒要看看此人究竟有何能耐,居然敢盗国宝,想到这里,便开口问道:“听说你还有男爵的头衔?”“是的,陛下。”布勒特老实地回答。“我还听说你这个头衔是诱杀了一个叫艾默思的人而得来的。”“陛下,我只是想看看他是否配得上您赐给他的那个高位,要是他轻而易举地被我打发掉,陛下就能挑选一个更适合的人来接替他。”查理二世沉思了一会儿,觉得布勒特不仅胆大包天而且口齿伶俐。于是又厉声问道:“你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敢来盗我的王冠?”“我知道我这个举动太狂妄了,但是,陛下,我只是想以此来提醒您关心一下我这个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兵。”“哦,什么?你并不是我的部下。”“陛下,我从来不曾对抗过您,现在天下太平,所有的臣民不都是您的部下?我当然也是您的部下。”说到这里,查理二世觉得布勒特更像是个无赖,“那你说吧,该怎么处理你?”“从法律的角度说,我们应当被处死。但是,我们五个人每一位至少会有两位亲属为此而落泪。从陛下您的角度看,多十个人赞美总比多十个人落泪好得多。”查理二世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回答,接着又问:“传说中你是个劫富济贫的英雄,你觉得自己是个勇士还是懦夫?”“陛下,我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身,到处有人抓我,去年我在家乡搞了一次假出殡,希望大家以为我死了而不再追捕我,这不是一个勇士的行为。因此,尽管在别人面前我是个勇士,但在陛下的权威面前我是个懦夫。”这番强词夺理的辩解竟然让查理二世大悦,最后竟赦免了布勒特。
人总是喜欢别人奉承的。有时,即使明知对方讲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
当一个人听到别人的赞美话时,心中总是非常高兴,脸上堆满笑容,口里连说:“哪里,我没那么好,你真是很会讲话。”即使事后冷静地回想,明知对方所讲的是赞美话,却还是抹不去心中的那份喜悦。因此,“说赞美话”是与人交际所必备的技巧,“赞美”话说得得体,会使你更讨人喜欢。“赞美”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认真的态度。言辞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有口无心,或是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而产生不快的感觉。“赞美”别人时也不可讲出与事实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话。例如,你看到一位表情呆滞的孩子,却对他的母亲说:“你的小孩看起来很聪明。”对方的感受会如何呢?本来是赞美话,却变成很大的讽刺,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若你说:“你的小孩子好像很健康。”效果就会好些。所以,“赞美”别人要坦诚,这样,你所说的赞美话,会成为真正夸赞别人的话,对方听在耳中,感受自然和听一般赞美话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