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一位哲人说过:“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能促使宝宝充满信心去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培养宝宝的自信心,对他的发展十分重要。宝宝如果缺乏自信心,就会表现出胆怯、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等现象,他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的发展就延缓;相反,具有自信心的宝宝,会勇于尝试、积极参与,各方面的发展就迅速。既然如此,父母要如何引导才能在建立自信心、培养乐观心态方面给宝宝帮助呢?
首先,家长要尊重宝宝,给他充分地信任,相信他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少家长总认为宝宝年纪小,这也不会,那也不行,事事替宝宝包办,这无异于剥夺了他通过活动树立自信心的机会,而且容易导致能力低下、依赖、胆怯和自卑。这种不信任的心态是极其不利于宝宝发展的。现代科学发现,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其学习与发展的潜力却是巨大的。经常听到父母对自己说“你行”的宝宝会更加自信,因为宝宝通常是以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家长认为他行,宝宝就自然就会产生自信,能主动去动手动脑、去探索尝试,发展地更快更好。在于宝宝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多给予宝宝积极的关注和表扬,尊重宝宝,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宝宝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增强了宝宝的自信心。
其次,鼓励宝宝勇于尝试,帮他选择合理的目标。宝宝到两岁左右往往就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因为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动作、语言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什么事都想亲自动手尝试一下。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宝宝常常会“不自量力”,去做一些对他来说无法完成的事,从而遭遇挫折。这时,家长就需要引导宝宝建立适合他自己每一阶段的目标。父母的期望过高,目标定得太高,超过了宝宝能达到的限度,就很容易引来不必要的失败,使宝宝产生挫败感,丧失信心;而目标定的太低,让宝宝轻而易举地完成,他可能会变得轻率、自负。帮宝宝制定合理的目标,让他多多尝试新鲜事物,有利于宝宝自信心的建立。
再次,要关注宝宝的优点,鼓励其进一步的发展。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长处,而且在从事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活动时就会十分投入,很容易把事情做好,从而获得自信。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谈孩子心理特点时,指出小孩子是喜欢成功和称赞的。如三岁左右的孩子会拿着他的“作品”给爸爸妈妈看,希望得到夸赞;到了四五岁这种喜欢称赞的心理会更加浓厚。做父母的应利用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发现他有某些特长或喜欢做某件事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宝宝充满自信,不断追求进步。如果宝宝付出了努力,即使出现一定过失,也应当及时地予以鼓励,千万不要总盯着宝宝的缺点或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味地去挑毛病,使宝宝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最后,困难与逆境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让宝宝学会积极地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才能造就坚实的自信。对困难的每一次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宝宝的一份自信。因此,当宝宝处于困境时,家长应鼓励宝宝,帮助他战胜外在的困难和心理的障碍。当宝宝战胜了困难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而如果宝宝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的话,我们还可以教育宝宝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宝宝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