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是由于处在非常寒冷的环境下造成的类似于烧伤的皮肤损伤。宝宝皮肤稚嫩,在冬季如果长时间受到寒冷和潮湿侵袭,容易引起冻伤。冻伤多发生于肢体远端血液循环不良的部位,如手、足、耳廓、鼻尖和脸颊等,而全身性冻伤极少发生。通常体质较弱、手足多汗、微循环低下或患有营养不良、贫血、内分泌障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肥胖的宝宝,自身抵御寒冷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冻伤。
常见的冻伤分一度和二度冻伤两种。
一度冻伤,又称局限性冻疮,是由0℃~10℃的低温环境下出现的血液循坏不良造成的,多发于肢体末端。冻疮部位的皮肤苍白、淡紫,并有水肿、发硬。当局部受暖后,皮肤会变红、发痒、轻微灼痛。这时要防止宝宝因瘙痒而抓挠冻疮,因为冻疮被搔破时,伤口不容易愈合。
二度冻伤,是由0℃以下低温所致的冻结性损伤。受伤部位除了有一度冻伤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深部组织发生水肿,非常疼痛。重者水泡破溃形成溃疡面,疼痛加剧,而更严重的冻伤会造成失去知觉。
发生一度冻伤时,要迅速将宝宝带离低温现场,脱离湿的或冰冻的衣物。若有冰冻衣物与宝宝身体冻结,要先用温水融化后再拿掉,以免撕裂皮肤。在到达温暖地方的中途要用干布盖住冻伤部位,千万不要摩擦患处。若是手脚冻伤,可临时将宝宝的手脚放在自己的腋下,但要注意已经温暖的手脚要防止再次冻伤。到达温暖地方后,要注意不要让患处突然暴露在极端温度下,不要用热水泡或用火烤。在冻疮未发生溃疡时,可用棉球蘸生理盐水或酒精轻轻擦洗患处,涂上冻伤软膏。让宝宝喝热饮,可用加热贴或包裹在毛巾中的热水袋逐渐加热患处,直至皮肤重新变为粉红色。冻疮如果已发生溃疡,应带宝宝去看医生。
发生二度冻伤时,要及早采取措施减少组织坏死和预防感染,尽快使受伤部位复温。同一度冻伤的方法将宝宝带到温暖的室内,若冻伤部位尚未发生溃疡,可将其放在20℃左右的温水中,在5分钟~7分钟内逐渐将水温加到略高于体温,同时轻轻按摩受伤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浸泡至冻伤部位发红即可,一般不要超过30分钟,然后用温和的肥皂水洗净,用棉垫包扎好。若冻伤部位已出现水泡或组织损伤迹象,要好好保护它,不要刺破,最好使其自行恢复。若伤处出现溃烂、化脓或硬肿、冻伤部位呈现紫色或有大面积冻伤和坏死时,应尽快到医院治疗。
在宝宝冻伤后,要注意皮肤卫生,将指甲修剪干净,防止宝宝夜晚在被窝等温暖环境下将冻疮抓破,引发溃疡和继发性感染。密切观察患处,若皮肤的颜色在一天之内没有恢复正常,一定要去就医。
由于冻疮愈合得很慢,常常是等到来年开春天气暖和时才逐渐好转,所以,预防冻疮是最好的治疗。在天气寒冷的时候给宝宝穿上几层宽松、保暖的衣服,比一件厚重的紧身衣服要保暖;在极度寒冷时,要戴好面罩、护耳、连指手套,穿上厚靴子再外出,一岁以下宝宝最好不要在这种天气下外出;给宝宝戴连指手套比戴分指手套更保暖,且能避免手被冻伤;如果宝宝在冬季进行的户外运动较多,可在每次出门时多带几件衣服、袜子、手套。在宝宝大一些后,要教宝宝认识冻伤,及时自己发现回到温暖的室内。在宝宝手冰冷时,可以教宝宝将手放在自己的腋下、腹股沟处取暖。
低体温症
在宝宝发生冻伤时,先用家用体温计测量宝宝体温,排除低体温症的可能。若宝宝出现发抖、起鸡皮疙瘩、手脚麻木等症状,说明有轻度的体温过低,要换掉宝宝身上冰冷的衣服,让宝宝慢慢活动,给宝宝喝热饮,使体温逐渐恢复。若体温低于35.5℃,宝宝出现剧烈颤抖、皮肤红色、肌肉缺乏协调能力、无精打采、思维混乱、昏昏欲睡等现象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将宝宝抱到温暖的地方,并用自己的体温温暖宝宝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