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血症(1 / 1)

在新生儿病房经常能看到刚出生2-6天的宝宝,呕吐物带咖啡色或粪便带血,有的还脐带渗血,新手爸妈如果不知道这是新生宝宝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定会惊慌失措。经过肌肉注射维生素K后,以上表现一般都会好转并逐渐消失。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就由于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及依赖其的凝血因子暂时性缺乏所导致的。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的重要物质,主要是通过饮食获得或者由肠道内细菌合成,而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则是在肝脏中合成的。由于新生儿肠道内缺乏正常细菌群以及肝脏功能未成熟,使肠道内维生素K合成不足,其依赖因子浓度较低,容易形成自然出血症。该病症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6天内发病,因为宝宝从妈妈体内得到的维生素K被逐渐消耗,此后,随着肠道菌群的成长和肝脏功能的发育会慢慢恢复。早产儿、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母亲在孕期使用抗癫痫病药物或抗凝血剂者均可干扰新生儿体内维生素K的合成,使发病率升高。

正与父母们在新生儿病房中看到的一样,新生儿出血症多表现在消化道,出现呕血、粪便带血或黑粪,其次是脐部渗血、皮肤受压处出现紫斑、口腔黏膜瘀点或**出血,偶见呼吸道出血,出血时多为缓慢持续地渗出。每个宝宝出血部位与出血程度不一,病情较轻者可4-5天出血自止。出血量多者,宝宝会出现体重明显下降,身体虚弱,贫血,甚至休克。这时,肌肉注射维生素K适量,可迅速纠正凝血障碍,一般4小时内可产生疗效,必要时可在12小时后重复此操作。消化道出血量多时,需禁食12-24小时,必要时可输新鲜血每次25mL。用维生素K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是否有其他疾病。需要说明的是,大剂量注射维生素K有加重黄疸,产生胆红素脑病的潜在危险。

当然,同其他疾病一样,新生儿出血症在产前或产后哺乳过程中也是可以预防的。对患有肝胆病及在妊娠期用过维生素抑制剂治疗或估计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在临产前要注射维生素K,以提高胎儿肝内维生素K的贮备量。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肌注维生素K5毫克,连用三天,也有同样的效果。在宝宝出生后一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面色、呕吐物和大便情况(主要观察其性质、次数、颜色和量),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有出血,应立即送医院诊治。同时不要惊动宝宝,使他保持安静,以减少出血。

维生素K缺乏不仅发生于新生儿,有时小婴儿(出生3个月内)也会出现,医学上称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常导致颅内出血。此期维生素K缺乏多见于纯母乳喂养未加辅食的以及单纯牛奶粉喂养的小婴儿。现代科学哺乳提倡母乳喂养,但金无足赤,母乳喂养也有它的缺陷: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只有牛乳的1/4,而初乳几乎不含,且母乳喂养的宝宝肠道内细菌少,维生素K合成也少。牛奶粉因为在加工、储存、调制过程中大量维生素K被破坏,致使其含量大大低于牛乳。

针对宝宝此种出血的预防,首先便是积极调整孕母和乳母的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胡萝卜、青椒、西红柿、菠菜、油菜、以及苹果、桃、桔子等。以此来提高维生素K及其它维生素的体内水平,使母血和乳汁中有丰富维生素来满足胎儿及新生儿需要,可有效预防宝宝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发生。

家有小药方:

材料:生地10克、水牛角20克、丹皮6克、赤芍6克、白茅根15克、茜草10克、侧柏叶10克、钩藤10克。

用法:水煎服。

注意:本方适用于新生儿胎热内盛,即出生后脐、皮下、鼻、口腔黏膜、尿道等处有血液缓慢渗出者,或有呕血、便血、面赤唇红、烦躁、睡卧不安、舌红、指纹紫者,具有清热凉血、宁血止血的功效。

宝宝健康问答Q&A

Q:宝宝出生两天后大便有血,医生说是消化道出血,现已住院五天,每天静注维生素K,出血已基本止住,但还是要我们再观察几天,不知有没有大碍?(郑州 柴茜)

A:出血已止住,说明病情在好转,这位家长不要太担心。您家孩子是出生两天后出现的出血症状,应该属于新生儿出血症的经典型,多数新生儿出血都属于这种,主要是由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造成的。因为孩子的肝脏功能未发育完全且肠道缺乏正常菌群,所以合成的维生素K不足,影响血液凝固。只是有的孩子出血现象较轻,三四天后可自愈;而您的孩子出血较严重,出血量较多,用了五天才止住,医生怕反复或有并发症,所以需要继续观察。出院后,医生可能会建议给孩子继续服用维生素K,遵医嘱即可。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自己要多注意补充维生素,周岁后可给孩子喂一些富含维生素K的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