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妈妈们看到宝宝吃进去的奶水又吐了出来,一定会手忙脚乱:是宝宝的肠胃生病了吗?要不要去看医生?
其实新妈妈们大可不必惊慌,溢奶是婴儿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这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的原因。生理性原因是说宝宝的胃容量小又呈水平胃,食道与胃的贲门括约肌不成熟,所以当腹压上升时,奶水容易往上流出。妈妈只要注意测量宝宝的体重,确保频繁溢奶不会影响到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就可以进行居家护理,减少宝宝的生理性溢奶。
宝宝发生溢奶现象可能是由于一次吃奶量过多,或者是吃奶姿势不正确,有时候也与宝宝的情绪有关。所以,妈妈喂奶要遵循少量多餐原则,增加喂食次数,减少每次摄入量。一般说来,乳汁在胃内排空时间约为2~3小时,所以每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
在喂奶过程中妈妈要经常性地轻拍宝宝后背,帮助排出随着吞咽动作吸入胃中的空气,但注意不要打断宝宝进食。在喂过孩子奶后,不要立即让宝宝躺在**,而应竖直抱起,让宝宝趴在妈妈肩头,用手轻拍宝宝背部,继续让他打嗝儿。饭后让宝宝保持直立姿势大约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有的妈妈喜欢躺着喂奶,采用这种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式喂奶,婴儿吐奶的可能性会增大。如果妈妈抱起孩子喂奶,婴儿吐奶的机会就会减少。因为怀抱的婴儿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
有时候宝宝因为饥饿而哭闹,妈妈因为没有及时给宝宝喂奶而感到内疚,便赶紧让哭闹的宝宝吃奶,殊不知这样宝宝的胃里会存有大量空气,容易溢奶或呛到。所以妈妈要先哄宝宝安静下来再喂奶。同样的道理,在宝宝吃奶时也不要逗他笑,饭后也不要马上逗他玩耍,要记得先给宝宝排气。
虽然溢奶对宝宝来说是件挺正常的事,但妈妈还是要用心观察宝宝溢奶后的状况。如果宝宝精神状况仍然良好,进食积极,体重也正常增加,就不用太担心。但如果宝宝发生喷射性呕吐,呕吐不止,或者呕吐后精神不振,情绪不安,妈妈就要考虑送宝宝去医院诊断。此外,还要看看宝宝有没有肚子胀,发烧等症状;观察呕吐物中有没有血迹、粪便等;留心宝宝的排便是否正常,大便颜色通常是反应疾病的指针。若上述情况有不正常者,都应及时就医,记住宝宝的症状会给医生的诊断提供有利的信息。
家有小药方:
材料:生姜2两,紫苏2两,甘油或橄榄油少许。
用法:生姜和紫苏用五碗水,以大火煎成一碗,待冷却后加入少许甘油或橄榄油。以手心沾取药汁,双手摩擦到发热,用手心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手指并拢,顺时针运行,轻轻施压,速度适中,按摩5~10分钟。一般每4~6小时一次,夜间可延长至6小时以上。每次按摩均在喂奶后半小时进行,吐奶减轻后,按摩次数减至每日2~3次,直至吐奶现象消失。
注意:按摩力道不可过重,不然腹压上升反而会导致吐奶。
宝宝健康问答Q&A
Q:我家宝宝快满月了,每次吃完奶后,都要伸一伸懒腰,小脸通红,经常刚吃完的奶又吐了出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南京 张琳)
A:小儿伸懒腰,脸涨得通红,这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一般小儿在伸懒腰后都会很安静。这种现象会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消失,妈妈不要过于担心。至于溢奶,50%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这是由于胃的入口(贲门)处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幽门)处肌肉紧张,胃还是水平胃,容易造成食物倒流。这种现象会随着宝宝的发育逐渐自愈。
有的新生儿因为幽门狭窄而发生呕吐,这种病是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呕吐多发生在出生后2~3周,且症状严重,有时一点奶也吃不进去,孩子消瘦,此时需要到外科进行手术治疗。
另外,有的孩子在感冒发烧时容易呕吐;有的在呕吐时伴有腹痛腹泻,可能是有胃肠道疾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