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惊,是一种睡眠障碍,3~6岁的宝宝中大约20%有夜惊的困扰。发生夜惊时,宝宝会突然惊醒坐起,面露恐惧表情,大哭不止,同时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出汗,或者紧紧抓住大人不放,无论爸爸妈妈怎么安抚、搂抱都不能停止他的哭闹。这时家长心急如焚,但却无济于事,因为宝宝发生夜惊时,一般很难唤醒,而且意识不到爸爸妈妈就在身边。
宝宝是生病了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从专业角度来讲,夜惊是由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或无梦睡眠中的部分觉醒状态引起的;通俗地说,就是宝宝被困在两个睡眠阶段之间。夜惊现象可一夜发生数次,也可能几天或十几天发作一次,每次夜惊持续的时间,短到两三分钟,长到半个小时左右。这时的宝宝是无法平静下来的,父母最好还是坐在旁边等宝宝的夜惊平息,继续入睡。也有一些方法可以试一试,比如尝试给宝宝奶瓶吃奶,以便使他进入更深的睡眠;或者把宝宝抱到温差大的地方,如其他房间或户外,可能会让他进入浅一些的睡眠状态。发生夜惊后,宝宝第二天醒来是不会记得的,家长最好也不要提醒他。
一般来说,如果夜惊发生的不是很频繁,是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的,也不能称之为病。因为宝宝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如果受到某种刺激,很容易出现夜惊现象。这些刺激通常包括,初次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环境,外伤和意外事件导致焦虑和恐怖不安,睡前过度兴奋或者哭闹,听了恐怖紧张的故事或者看了这样的影视。如果发生了以上情况,父母要多多安抚宝宝,打消宝宝恐惧紧张的情绪。同时,要避免让宝宝受到惊吓,给宝宝看的电视、讲的故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睡前给宝宝洗个温水浴、进行按摩,使宝宝感到愉悦温馨,睡眠情况就会变好。为避免夜惊,让宝宝规律午睡也是很重要的,满周岁之后,午睡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另外,如果宝宝消化功能紊乱,也会有夜间睡眠不踏实的情况,服用一些益生菌类的药物会有好转。夜惊是有遗传倾向的,常常有家族史,父母有夜惊或者夜间睡眠不安的情况,就要关注宝宝的睡眠状况了。
但是如果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依然很容易夜惊,或是某一段时期内宝宝夜惊频繁,这可能是宝宝患有某种疾病的征兆。首先,要判断宝宝是否缺钙、患有佝偻症,如果缺钙要注意补充鱼肝油,经常带宝宝到室外阳光下活动。其次,夜惊可为癫痫的早期症状之一,可由医生结合脑电图检查,加以区分和治疗。还有可能就是脑发育不全,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组织不能起很好的协调作用,所以引起频繁夜惊,应及时带宝宝就诊。
父母要把夜惊和做噩梦区别开来,做了噩梦后宝宝能很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吓着他了,他可能会害怕再次睡着。而夜惊的宝宝是不会记得自己晚上的反应的。宝宝做噩梦也与我们上面所说的心理因素有关,此外还与睡姿有关,如鼻子被毯子盖住、身体露在被子外受凉、胸口受压迫或者腿被裹住不能动弹等。有的宝宝在夜惊时,还会伴随着梦游,这时父母要注意关好门,藏好危险物品,不要叫醒宝宝,可以用轻柔的声音把宝宝唤回**。这些都是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大部分对宝宝的健康都没有不利影响,不需要特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