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都市里,不乏这样的女人,很像亦舒小说里的女主角,她们容貌中上,聪明,经历过爱情但正处单身,她们早早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的深情,以自爱自立为本。她们的爱情在自我的意识里升华,她们虽然孤单但并不急着找个男人结束单身,她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男人和生活,她们不急不慢地生活着,相信守得云开就见月明。
然而,也许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女人的能力越来越强了,整体素质不断上升,然而男人们呢,还是原地踏步,难怪许多优秀的女人抱怨自己遇不上一个稳妥、开明、体贴的男人。随着剩女一天天地增多,守得云开就见月明这样的说法也就成了神话。
相信守得云开就见月明是一种坚持,不再相信却是一种平和的通融。人生本来就是不圆满的,老逼着自己站得高高的,俯视着众生,其实很辛苦。这样的女人也几乎就是文艺女青年的类型,爱读书爱喝咖啡,穿衣只穿无印良品,看电影只看闷闷的文艺片,有一点自恋的小情结,自认为品味高人一等。整个人的生活好像被贴上了标签,文艺书店里安静看书的是她们,音乐节里活跃的是她们。为爱坚守的是她们,为爱愤怒的还是她们。文艺并没有错,但文艺青年也要学会长大。树木年华20岁的时候唱的是伤感迷离的校园民谣,等到他们30岁的时候就不会再唱了。成长是一个过程,如果一个20岁的女孩子学着黛玉潸然泪下地去“葬花”,别人不会说什么。如果你长到了30岁,还在表演这个,自己陶醉在那一番煽情当中,众人肯定是要离你远远的了。面对男女问题也是一样的,老是自恃清高,一味地等待白马王子贴近你的身边,那也是不现实的。其实当你学会对这个世界微笑,放下你那尖刻犀利的思维,从容地面对所有问题时,一切就会不同了。
其实,在亦舒的小说里,也不是一味地强调女性的自立和坚强。也许这是她的局限,也正是她的聪明所在。人们总说,男女真正平等还要等一千年,我不怀疑这话,因为人们花了几千年来制造它。那么,与其苦等千年,倒不如抓住点实惠的东西——所以,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女记者尽管年少气盛调子颇高,面对男友的求婚一直不予理睬,然而当她在对女演员姚晶死因的采访中发现,所谓女人成功的灿烂背后,竟是如此凄凉不堪,不禁心生悲凉,立即去抱着男朋友的大腿哭诉,"当我死的时候,我希望丈夫子女都在我身边。我希望有人争我的遗产。我希望我的芝麻绿豆宝石戒指都有孙女爱不释手,号称是祖母留给她的。我希望孙儿结婚时与我商量。我希望我与夫家所有人不和,吵嘴不停。我希望做一个幸福的女人,请你帮助我。”
婚姻不过是找个伴,共同走那一段未知的旅程,何必要逼迫自己一定要与众不同。现代社会的女子,无论多么独立,都要需要一盒胭脂,需要一个爱你的人。在《她比烟花寂寞》中,即使是王玉这样的女子,爱石奇爱得满心忌恨,爱得死去活来,也懂得为自己找条生路。年轻的时候我们只懂得爱情,后来就会发现爱情也并非一切。姚晶看不透,再多的辉煌灿烂的光芒,也不及一个温暖的家。
曾见过这样一个女子,已经28岁了,相貌好,家世好,有留学背景,工作也好,就是遇不到爱情。曾经和一位有过工作关系的男子交往了一段时间,她的姿态总是很高,不肯放下自尊,不肯为男友做一点可爱的、讨巧的事情,最终男友选择了放弃。
他说,她实在太优雅了,我和她在一起很累。女人听了很崩溃,我优雅也是错吗。她解不开这个心结,就给一个电台的情感节目主持人打电话询问。主持人问她,你想要结婚吗。她说想。主持人又说,你可以通过相亲认识一些人。她马上反驳道,不行,我实在接受不了相亲,像我这样的条件还要去相亲吗。主持人一下子生气了,既然想要结婚又不肯为这个目标做出一些行动,老等着别人来娶你吗,守得云开真的就能见月明吗。
其实大家都是凡人,都怕寂寞至死。为什么非要做一个新潮的人,和自己的内心过不去呢。女人自爱自立当然好,但仍然需要一双可以相握的手,一个可以依偎的肩膀,不要在死后只剩下一片漠然与安寂。守得云开也许未能见月明,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才是人生的智慧,抛开那些清新的小拧巴,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敢于放下姿态才能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