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说话,就如同酿造酱油、酱瓜、酱菜时,
都要把坛口密封,如此酿出来的酱菜味道才会鲜美。
在佛教的禅堂,或是念佛堂里,经常可见修行的人,在胸前佩挂一块“禁语”的牌子,意思就是告诉旁人:我现在禁止讲话,请你不要和我说话。
挂了“禁语”牌以后,不只是口头上不能讲话,即使用手指:用嘴或眨眼示意,都是不合法的禁语。为什么修行人要禁语呢?
一、节制自己的任性:一般人总是很任性,想什么就说什么,毫无节制;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说话,就如同酿造酱油、酱瓜、酱菜时,都要把坛口密封,如此酿出来的酱菜味道才会鲜美。少说话,不是不会说话;而是要让自己未来说话时,更会说话。
二、沉淀自己的思想:一般人思想肤浅,想得不深、不远,就是由于没有训练;假如给予自己一段时间的禁语,让自己的思想做一番沉淀的功夫,所谓“静观自得”,经过静观、沉淀后,凡事会想到“为什么”,甚至想任何事,都有一二三四的层次,久而久之,自己的思虑才会纯熟、圆融。
三、倾听自己的声音:平时我们都是听一些由外而来的声音,假如透过禁语,把外面的声音隔绝在外,不听外面的杂音,而用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也就是禅门所谓的“只手之音”;你能听到只手的声音,就不会被外面的世界所影响。
四、观照自己的内心:禁语者,主要是要看住自己的心,不要向外攀缘,不让眼、耳、鼻、舌、身、心,向外追逐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把自己的心看住,使其不动,而又可以明明白白地观照,这就是修行的一等功夫。
所谓“沉默是金”,禁语是重要的一门修行。平时我们好论是非长短,犯下很多错误,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都是说话不当惹出的罪过。在佛教的“十恶业”里,口业是最容易犯的毛病,所以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口,该说的话要说,像隐恶扬善、礼貌招呼、对人的爱语鼓励等;反之,不当的恶口、两舌、妄言、绮语,就有自我警觉的必要。
【题解】
佛门过堂前维那会唱一段僧跋,此乃佛警戒比丘常修正观,乃可受食。若不修观,散心杂话而食者,则信施难消也。古云:“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缁门崇行录》有一段记载:宋光孝安禅师,住清泰寺。定中见二僧倚槛相语,初有天神拥卫倾听,久之散去;俄尔恶鬼唾骂,乃扫脚迹。询其故,乃二僧初论佛法,次叙间阔,末谈资养。
口业行持的善恶尊卑,在佛陀教诫与神护鬼骂中可见一斑;平时的谈话都不可轻忽,更何况言语虚伪、毁谤谩骂、搬弄是非所造下的过失呢。只是恶口难防、闲谈杂话更如家常茶饭,稍不留心就出口成灾。因此通过“禁语”节制自己的任性,沉淀自己的思想,倾听自己的音声,观照自己的内心,收摄六根,看住自心,是慎防造业的一门重要修行。
【思考】
1.为什么“禁语”是一门重要修行?
2.试举“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实例。
3.为什么“十恶业”中,口业最易犯?
【延伸】
·真正的禁语,要能做到口不说话,心也不动念。——摘自《迷悟之间·沉默是金》
·一般信徒在家中可行一时、一日、一区的禁语,体验一下宁静、美妙的无声世界。——摘自《佛光教科书·修持常识》
·“禁语”,不仅是嘴上不讲话、手接触东西无声音或走路时脚下无声等,更要做到心里没有声音,即使在热闹场所,心灵仍然澄澈灵明,丝毫不为外境所动。——摘自《人间佛教系列·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