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二十五日 星期四(1 / 1)

九时三十分,到永和探望正在病中的孙张清扬女士。孙夫人是佛教的大护法,四十年代,对抢救法宝、印行《大藏经》,作了极大的贡献,尤其是护法的工作,更是不遗余力。但孙夫人对自己却非常节俭,我建议她,将穿旧的衣服、鞋袜和用过的茶杯碗筷,用箱子装好,将来好建一座纪念馆,陈列给信众参观,以发扬其节俭美德——典型的佛教徒风范。

十一时回到普门寺,为前来参加梁皇宝忏的信众开示“如何从拜忏中求得感应”。

一、要重视因果。

二、要立功发愿。

三、要由衷忏悔。

四、要虔诚回向。

下午二时,前往北海道场男众学部,和应届的毕业同学座谈,听取大家对分发工作的意愿。

一件事要做得好,有的人自己学就会,这比较容易成功,如果必须靠人家教,就比较不易学成。

有的人做事必须要有鼓励才会成功,有的人做事必须要用拳头才会成功,有的人做事必须要靠呵护才会成功,有的人则任其自由发挥的做事才会成功,有的人则在压迫专制下做事才会成功,有的人迟迟不成功是因智慧开发得慢。虽然各人根性不同,但对做事的学习态度,要用心却是相同的。

对道业的修持、学业的进修、事业的扩展,都要有所规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佛门的僧团中,要成长必须要有十年的“成长期”,在这段时间,要发心弘法度众,来培植自己的福德因缘,才合乎佛法,其“根”才会厚实。在养生期中要发愿不离开团体,因离群的鸽子容易迷失。

想讲经说法,只要三年的苦练就可以上台,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能在佛门苦行、安住二十年,才是真正了不起。由声望、年资、岁月……的累积,可以成就一个人。

出家人最大的特色是慈悲、忍耐、放下、柔和、随缘和从不跟信众发脾气,这些将是大家在日后弘法道上的座右铭。

四时三十分,和全院的同学开示,并解答同学们的发问。

◎学佛在人情上不要太顺遂,物质不要太丰富,才能在曲折中耐得下来。

◎美好的修行环境,不在外表的富丽堂皇或宁静,而在于内心的祥和、安住与体贴。

◎在佛学院生活要过着心开意解、欢喜踊跃和观自在的生活,才像个修道者。

◎平常除共修外,要自己安排功课,密行可增加人的福德因缘。

◎学者要不著相、不自私、不标榜,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

◎何谓大善知识?三人行必有我师,从事教育工作者皆是我们的大善知识,师长们摒弃自己的修持时间来带动学生,就已是大善知识了,环境的成就就是大善知识,观念一改,到处都是大善知识。

◎学佛要培养知足感恩的心很重要。

座谈结束后,慧军送我一本下个月(七月)一日才要正式发行的《北海》双月刊,此刊物从起稿、打字、排版、校对、美工……皆出自学生的集体创作,内容除专辑外,有般若篇、光明世界、沙弥园地、文艺篇、活动篇等专栏,以及男众学部的生活写照,《北海》代表学子的真挚心声!

晚,在北海用餐。目前挂单在北海写《弘一大师传》剧本的张龙光先生也在座,张先生曾写过《星星知我心》《巴黎机场》等电视剧本,都得过金钟奖。而名噪一时的《梨花泪》连续剧剧本,也是出自其手笔。张先生在挂单期,曾抽空为北海学生的文艺社团讲演过“戏剧与人生”,希望其日后,也能为佛教写出好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