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为来山求受五戒、菩萨戒的在家信众们开示:
佛教有一本经典《胜鬘夫人经》,说明胜鬘王后跟佛陀学佛以后,接受了佛陀十种教理称“十大受”,“受”在佛门是“领纳”之意,各位来山求受五戒外,我再加一个五受,给大家受持——
一、发心受:“发心为首,立愿为先”,在佛门中,只要发心,没有不能完成的事,你们来受戒不发心,怎么会来呢?到这里来的种种辛苦、种种委屈,若不发心就不会欢喜。发心吃饭就能吃得很饱,发心睡觉会睡得很甜蜜,发心待人慈悲、发心精进修行、发心改变气质、发心减少烦恼,这些都要靠“发心”才会有进步!
“发”就是开发,“心”如田地,要开发我们心里面的田地,才能播种、生长、收成。我们常说要开发能源,能源就在我们心里,心里面有慈悲,要将慈悲的能源开采出来;心里面有智慧,要将智慧的能源开采出来;有信仰、有力量、有惭愧等宝藏,不发心来开发,实在很可惜!
今天一大早就连上了好几堂课,现在又来跟大家开示,于是有人问我:“师父!您怎么不休息呢?”我觉得人生并不一定要现在休息,将来百年之后,就有长久的休息。人是一个、命是一条、心是一点,这一点的发心,世界都会好美,诸佛菩萨也都是靠发心发愿所成就的。
如何发心?一是发下士心,二是发中士心,三是发上士心。所谓“下士心”就是发愿世界和平,人民安乐;愿我的父母兄弟姊妹亲人生活安乐幸福;发慈悲心去救人救世等,下士心又称“增上心”,让一切都增加美、增加善、增加好,等下士心健全了,再发中士心。
“中士心”就是出离心、解脱心,世间上的五欲尘劳都是束缚我们的,所以对亲情、爱情、金钱等要慢慢远离、淡化,等出离心具足了,再发上士心。
“上士心”就是菩提心,上弘佛道下化众生,舍我其谁?发心要从小的地方慢慢越发越大,更要发远离愚痴的心、贪嗔痴的心,去除嫉妒心、怀疑心进而成就我们的菩提心。
二、感动受:我只要看到一个好人、一件好事、一句好话、感性的故事剧情,都会忍不住的感动掉泪,金刚般若会上的须菩提“深解义趣,泣泪悲啼”不也是在流泪吗?连阿罗汉都会感动得流泪,可见不会感动的人,其道德大都不健全。所以我慢慢悟到,在修行当中能修出一个感动的性格,则在修行的道上,成就就会很高。一生当中让我感动的事情很多,如:义工们不为金钱、名位,默默付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各寺院的金刚为坛场的布置善后,不分昼夜;宜兰林清志老师每个月供养我三千元,数十年如一日,比一般的子女还孝顺;李武彦每次要我去身体检查,几乎都是用拜托的;三十年前我资助黄丽明五十元,三十年后,她回馈佛光山五千万;史忠居士将他毕生积蓄一百万元,捐给佛光山为弘法基金;有四位新加坡女孩,我因她们很欢喜朝山会馆光明一号的房间设备,就方便让她们在那里挂单,数十年来她们对佛光山的护持供养不断。
容易感动的人,其生命较有意义,感动的世界很美。我们被别人感动,也让别人感动,能彼此感动就是修行。
三、欢喜受:我常说世界上有金钱、有名位、有富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欢喜”才可贵!拥有世界上的一切而不欢喜,这人生有何意义?如何欢喜?要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学佛最要紧就要学欢喜自在,有些人因太过计较、太执著、太比较,所以常被是非、得失、烦恼束缚,自然就不会欢喜自在。说话时说得很欢喜,做事时做得很欢喜,交朋友交得很欢喜,人家不欢喜的话不说,不欢喜的事不做。受过戒的人要给人欢喜,自己也要欢喜,而不是给人烦恼。
四、忍耐受:遇到挫折委屈难堪毁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忍耐,忍的力量其大无比,小孩以啼哭为力,妇女以娇媚为力,英雄以刀枪为力,声闻缘觉以忍耐为力,佛菩萨以慈悲为力!谈到忍耐,要先忍之于口,再忍之于面,进而忍之于心而不去计较;在荣辱面前还要能忍苦、忍难、忍气。忍是一种智慧,如果学道的人没有把这个“忍”的力量学起来,那是很可惜的。
五、结缘受:人与人间最重要的要有缘分,夫妻相处,朋友相交都是因为有缘,“要成佛道先结人缘”,学佛而不懂结缘,好可惜。当然结缘不是立刻就有回报,像播种也要经过一段时间才有收成。用好话跟宇宙间所有人结缘,用笑容、用心香一瓣、用服务来和人结缘祝福,将来自会有人缘。
下午四时,与国际佛光会的“领导干部研习会”学员们座谈。会中勉大家身为一个干部,最基本的是要将佛光会的宗旨、目标了知运用,才能将佛光会的理念发展出去。
座谈会圆满时,有多人发心皈依,随其所求,在佛前为其皈依,他们是:
雅加达的张招英、马来西亚的胡月英、印度尼西亚的萧月英、黄桂花、洛杉矶张马敏妹(阿凯迪亚中文学校校长)、里约左其敏(“中华会馆”中文班教师)、菲律宾黄玉霞、林桂英、蔡淑慧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