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客”是丛林中负责迎送与应接宾客之职称,在《禅苑清规》上载:“凡官员、檀越、尊宿或诸方名德之士来访,知客皆以香茶迎待,随即令行者通报方丈,然后引见;若为诸山长老、高官、大施主,当鸣钟集众于门迎候。若为普通客人,则于知客寮接待。其职以接待宾客为主,故凡来客之食宿、听法、拜谢等礼法皆由知客引领……”“知客”之工作在常住的各种职务中被列为上首。
本山负责知客工作的单位是信众部,服务范围有朝山会馆、檀信楼(信徒之家)、信徒服务中心、东禅客堂等。应信众监院永妙之请,上午特在檀信楼和负责知客工作的徒众们座谈。在团体中要被肯定,工作成果是重要条件之一。信众单位之重要,犹如国家的外交部,对过往的游客信徒,知客要尽量引导大家到客堂用茶休息,且对本山各弘法单位及事业单位要了若指掌,才方便随顺信众根器,依其所需介绍给各有关单位认识,以培育和本山因缘。并要留下其住址、联络方式、来山缘由(礼佛或访友)、专长、建议,好作为日后提供服务的参考。
宇宙之间最殊胜的工作,不外是懂得人间、空间、时间的运用;能以类似三十三应身说法的方式,让每个来山者,都能宾至如归,是身为知客者的责任。而微笑、热忱、亲切、主动、慈悲、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及有求必应的服务态度是度众的不二法门。对信众部接引信众的摄受力,我寄予厚望。
一九九三年度佛光山万佛三坛戒会,今天开堂受理报到,预计十月十日封堂,来自全省各道场三百多名戒子,从即日起,将在本山一连接受四个月的僧伽教育,前三个月课程安排以威仪及生活训练为主,最后一个月(明年元月份)是行脚托钵,让戒子从中实际体悟出家生活。
关心戒子生活环境,便和心平、慈惠、慈嘉、依严、心定等多人,巡视位于金佛楼的戒子寮房、禅堂、课室、斋堂、作息起居等设备。
由《普门》杂志社所举办的“第二届佛光摄影奖及文学奖”,将在明天举行颁奖典礼。晚七时在法轮堂特举办一场“《普门》杂志作者读者联谊座谈会”,应社长永芸之邀,和慈惠、慈容、依空、孙春华、郑羽书出席此座谈会,在座除了作者、读者外,还有作家尹雪曼、于凌波,教授郑琳、李中和、萧沪音、曾昭旭,“音乐中国”经理徐薇谨、九歌出版社蔡文甫、采风出版社姚家彦、皇冠出版社经理方丽婉、主编杨淑惠、幼狮总编辑陈信元、华顺书报经理曹永锡、慈爱医院副院长黄文翔、汉声电台主持人王薇、台广电台主持人许黛子、汉仪企业高新良、摄影家颜仓吉、金鼎奖得主李佳玲、廖春芬、摄影奖和文学奖的得主等,共近百名之多。
联谊座谈不外是以对谈方式相互交流,来促进彼此的认识。佛光山不仅是一座寺院,也是一个教团,其宗旨是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济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教育徒众的方法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佛光山派下有百余所别分院道场,遍布海内外,是佛教人间化国际化的弘法中心。
我在八年前(一九八五年)退居,心平和尚是佛光山第二任住持,在行政寺务方面,我很少参与过问,除信徒外也不对外会客。我很喜欢文艺界人士,又因我是《普门》的创办人,故今晚专程来和大家座谈表示欢迎,而今天也是佛光山三坛大戒开堂的第一天。
尹雪曼教授在二十多年前,任职艺术家协会秘书时,就曾经请我前去讲演。尹教授提及明年五月份“海峡两岸文艺访问团”将来台,届时非常欢迎大陆作家们,到佛光山来参访。
李中和教授说:“记不清有多久没上佛光山,没想到和以前都不一样了,若再不来,下次怕连山门都找不到了。星师为人有几点特点——
1.一般法师都是讲佛话而非人话,星师因对人性的了解,讲的都是心里的话,替众生铺了一条与佛沟通的桥梁。
2.别人怕谈是非,星师不仅不怕谈,而且勇敢谈,此精神与一般人大不相同。
3.一般寺院都喜建在深山僻远处,佛光山的道场,就如社区标帜,是信众们的聚集处,对度众永远开着大门,且只要有利于信徒们的活动不但敢做、能做且不怕去做!
星师曾对我讲过:‘要将对音乐的兴趣,当成是一种责任而非消遣!’这一句话让我震撼不已。也因此才有三百多首佛教歌曲的创作,连在病**也不懈的做了十多首。
对星师,我不仅是崇敬而已,他是继玄奘大师后,划时代地将荒芜变良田而能独当一面的大德!
个人深感佛教经典太深奥、太多,如能摘录其重点,整理成歌词,再谱上曲,方便大家朗朗上口,必定有更多的人会接触佛法!”
曾昭旭教授说:“十七八年前在师院社团时,就曾经请星师前去开示,从那时起,每隔一段时间,必定会到佛光山来一次,与佛光山和星师的因缘总是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久久才接触一次,这是一种很好的感受。
刚才李教授形容星师如玄奘,我觉得玄奘大师太苦,东晋时的慧远大师,没有宗派的接引信众,在动**社会中创莲社,与人安住,故星师比较像慧远大师。”
郑琳教授说:“几年前来佛光山参加禅学会议时,其中一项‘传灯’仪式中,所感受到的法喜至今难忘,故好几天前,就一直期待着今日的聚会,每次上山都很高兴。
我对大师的了解,觉得他不像玄奘,也不像慧远,而是像禅教合一的宗密大师。”
于凌波先生说:“近二十几年来,大师的法水遍洒五大洲,昔时太虚大师的理想,大师都实践了,尤其是人间佛教的推动,更是普利了万千信众!希望以后能常与佛光山结缘。”
今晚座谈会发言者非常踊跃,每一个人对佛光山的建议、印象、期许、要求,都非常宝贵,能和文艺界人士畅谈,是一大乐事,佛光山是依文教出发,对大家的建言,颇有共鸣,也希望借助前辈的智慧经验,在文教方面不负大家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