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送礼(1 / 1)

人生的礼仪以外,我想对于送礼,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情,例如:朋友的婚丧喜庆、新居落成、开光典礼、乔迁之喜、金榜题名、升官祝贺、升迁出国等,送礼给对方则代表一份祝福的心意。

送礼不是比赛,送礼要送得得体。对于送礼,我举一些不当的例子:有些糖尿病的病人住院,你想要送他一盒巧克力糖,不送会比较好,送了反而会让病患心生不快,因为显然你不了解他的病情;有的人年登高寿,你送他一套童玩,这也是不当,因为你没有顾及到他的年龄爱好;有的人升官,你送他一个时钟,他会忌讳你替他送终。因此,对于有些人迷信顾忌,送礼的人不能触犯他的禁忌,会让人不悦。

过去有人住院就送鲜花,现在医院也宣导不可以送鲜花,因为有些病人会对鲜花过敏。而中国过年送红包,现在连“总统府”到了过年的时候,都要制作一元福袋分送民间,相信必定所费不赀,但是对民间却不一定有特殊的意义。

佛光山台北道场法宝节煮腊八粥供众

送礼也不能送得过于泛滥。像中秋节送月饼,就有一个“月饼旅行记”,一盒月饼送来送去,在外面绕了十多个人后,又送回来给自己,甚至于都长“眉毛”了,这就是送礼送得过多,不当的送礼。

尤其现代,利用权力,假借名目送礼,如在饼干盒里放入钞票,如此陷人不义,让人收受或退还都很为难。现在的社会,已不像清末民初时代,一个里长、村长一年到头都散发请柬,太太过寿、儿女抓周、家里增建房屋、自己为官纪念,一年不下八次、十次的请柬,摆明就是打秋风、敲竹杠,幸好现今已经没有这种不好的习惯。

我们的社会现在进入已开化时代,应该对于送礼要有一些节制和升华,如家庭生儿育女,赠上一张贺卡;或者朋友重要的生日纪念、家族的庆典,接受小诗、歌咏,礼轻却情义重。因此,送礼最好的是一种祝福,一句安慰的话、鼓励的语言,像现在的一封信、几句祝贺词,所费不多,对自己在社会上的各种交流往来、表达敬意,都能达到效果。

我过去在西方国家旅行,他们民间和政府官员可以来往,但是送礼如果高达一百美元就是违法,所以在西方国家,写点祝贺卡片就非常地流行。

佛光山每年举行盂兰盆供僧大法会,前来应供的除佛光山僧众外,尚有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印尼、马来西亚和香港、台湾等地的法师(一九九〇年九月十日)

但是,像现在贺卡做得太过精巧,有时都要上百元才能买上一张,一个朋友、两个朋友倒也罢了,假如有几十、上百个朋友需要互通鱼雁,祝福平安,不免造成经济负担;至于像一些金榜题名、升官高就、出国留学等等,与人宴会,破费不赀,不如一张百元礼券,也是表达厚意。

最后我要一提的就是我们所有佛光人,或者佛门弟子,要重视佛教的节庆礼仪,像农历四月初八佛诞节,同时也是佛教徒熟知的佛宝节,庆祝教主释迦牟尼佛降临人间,大家互寄佛诞的祝福卡,或者是送对方一块佛诞饼,一来表达自己对佛陀的敬意,二来表达对朋友的关怀。而每到佛陀成道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法宝节,佛门都是煮腊八粥分赠左邻右舍、社区朋友,供养大众,让大家共享佛陀成道的喜悦。

另外,从目连救母所延伸的供僧盂兰盆会,是农历七月十五僧宝节,企业团体或许捐献少许的油香钱作为僧团的道粮,对于许多禅堂、佛堂、关房、佛学院等都能聊表一种帮助,并增进往生亲人的冥福。此三种佛教节日的庆祝仪礼,代表佛教徒对三宝的一种恭敬信奉。

人在世时,需要佛教,乃至于走到生命的尽头,都需要佛教。佛教的生活性、人间性遍布于人的一生。我认为,佛教如果对这许多人生礼仪加以推动,使之普及于社会,普遍各阶层,对于净化人心、增长道德必定有很大的贡献。而身为佛教徒,若能以佛教礼仪作为一生重要行事的圭臬,便是“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最好的诠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