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 二十日 星期六(1 / 1)

七时,和妙莲长老在竹林一室共进早餐,餐后,妙老慈悲地前往沙弥学园,向沙弥们开示。

利用早上游客及信众较少的时候,巡视了厨房,很多发心的在家居士正在帮忙捡菜;负责典座者,正在做预备工作,行堂的服务人员忙着收拾早餐的碗筷,井然中有股朝气。

一个好的知客,每天上午六时到八时之间,一定要忙着陪客人用餐、送行、招呼,帮忙信徒解决困难。信众区域就是我们的海关、外交部和港口,身负人情往来的重任,有了人情才会有法情。过去几年,早晚我都会在客堂附近,主动招呼信徒,近几年来实在太忙了,接待信徒的工作,只好交给负责信众部的徒众去负责,遗憾的是我到信众部办公室,除了值日的人在打扫外,其他的法师都还没有来,信徒上山礼佛、下山回家是没有时间性的,为什么佛光山的“海关”人员,非准八时才看到人影呢?

十时十分,在玉佛楼对英文佛学班的同学们开示——

◎为因应国际弘法的需要,本山最近将成立“国际佛教促进会”,专门负责国际语言的推展、国际留学生事宜、国际别分院的弘法事业、国际佛学院的教育等。同学们就读英文佛学班后,对自己的未来要有个方向,如果想到海外发心,对自己的决定不可轻诺,自愿和有未来性才是先决条件。

◎今年十月份,我将自筹十万美金,举办为期两周的“国际佛教青年僧伽研习会”,邀请世界各国僧青年参加,主要内容为:

1.促进国际佛教组织之交流与合作

2.研讨国际佛教趋势之现况与未来

3.提升国际佛教弘法之知识与能力

4.建立国际佛教发展之共识与融和

◎有人问我对于南传、藏传不认同大乘佛法以及比丘尼教团有何看法?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几十亿人口中的“阿弥陀佛”是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哪里是几个小乘国家说不承认就不承认的?只要符合三法印的佛法,佛教就承认,为什么小乘不承认?

中国比丘尼教团,从古至今都不曾断过,不可因为小乘国家比丘尼的传承中断,就不承认有比丘尼教团,如果连个女众都看不起,如何成就十法界的平等?故比丘尼要树立比丘尼教团的传承,当仁不让,自立立人!

在刘枋女士的联络下,“艺文界人士新春联谊”在文建会諮议委员郭嗣汾先生的带领下,一行近五十人,今抵佛光山,下午五时,在双圆堂以简单茶点招待大家。此行来访的艺文界人士有名作家、小说家、出版社社长、专栏作家、节目制作人、副刊主编等,他们分别是:郭嗣汾夫妇、黄文范夫妇、蒋震夫妇、李钧棫夫妇、夏铁肩、袁睽九、程国强、项纪台、邱七七、姚宜瑛、曾焰、林少雯、周培英、庄惠美、江述凡、陈宏、姚晓天、萧飒、段彩华、蔡素珠、洛贞、李书铮、郭晋秀、陈旭光、徐薏蓝、姚家彦、杨华康、文晓村、王薇、傅孟丽以及刘枋和在本山出版社服务的书道规等人。

“中国文艺协会”理事长夏铁肩先生表示,他曾到过普门寺、西来寺、佛光山,都没有机缘见到我,今天终于如愿。佛门讲究“缘”,缘未成熟,凡事是强求不来的。夏理事长并送我一幅对联——

星海莲华传法语,

云峰狮象示威仪。

我在因缘具足下开创了佛光山及海内外道场,这一切不是单凭我个人的力量,而是众缘和合所成,而佛光山的开创与“笔”有很深厚的因缘关系。佛光山的土地、殿堂,是因为我写的《玉琳国师》《释迦牟尼佛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书出版所得而买的,可见“笔”的力量之伟大!佛经云:假使有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的金银财宝给人,不如用佛法的四句偈给人;财宝有用完的时候,佛法的法宝则受用不尽。能享受文学的意境、道理,文字般若,胜过世间财富,因此“作家”实在很了不起。

因为有文学家的笔,所以带动了台湾社会的书香,引导大家有读书的习惯,一句一文打开了人们的心灵智慧,实在功德无量。

四十年前,朱桥先生从宜兰开始,办了一份《今日佛教》,郭嗣汾先生也写了《菩提树下的儿女》,林海音、公孙嬿等艺文界人士都是因为这份杂志而认识的,近几年来,我走上弘法道路,已甚少动笔,但对文学的爱好仍一如往日。今天这些作家们都是我邀请来的客人,所以我很高兴亲自出来接待大家。

根据作家们所提出的问题,我回答如下——

◎我一生没有星期日、假期、过年,除了睡觉外,都是在工作,我不认为苦,忙也是一种人生。综合我几十年来的岁月,说我一个人做几十个人的工作,这一点我是可以直下承担的。

◎人生虽然很苦,但可以转苦为乐,“转”字只在一念之间,要看大家想得开不开,是否放得下?因此要从修养中增加自己的力量。

◎虽然身为“中央评议委员”,但我不够资格当党员,因为“党”的特色是有派系的,我的性格比较包容异己,当初加入国民党的因缘是:

1.学生时,上公民课,老师要我们全体加入的。

2.国民党元老李子宽告诉我们说,为了弘法的方便要加入国民党,在四十年前如果不入党,传教很不方便。

在我心中没有党派之别,深感自由民主是世界上最好的理念,但并不重要,有自由、民主但不快乐也不好,人要幸福和谐才重要。

◎佛光山除了慈悲救济外,更讲究信徒的教育,佛法是给人光明、法喜、希望、信仰的,只要上山来参加法会,都会让信众们有“法”可得。佛光山近一个月的信徒香会,上山来参加朝山上灯的人将近有二十万人。

◎佛光山图书馆的藏书和文物陈列馆的文物,都是以我近一二十年来,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日积月累所搜集的。一件事情的成就,不在急于一时就立竿见影、看到成绩,只要有心,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事,纵然二三十年后才能有成,也很值得。

接着作家们纷纷发表他们的高见。

郭嗣汾:“我个人因朱桥的关系而认识大师,受益很多,影响我一生的是大师的‘不计较、不比较’、‘牺牲奉献’。”

徐薏蓝:“听大师讲话比看书还受用,今后将会多写些有益人生的文章,把社会的期望传达给年轻人。”

段彩华:“我因为看电视‘大陆寻奇’的节目,凌晨访问大师的高堂,谈到梦见有一小孩手中拿稻子(有道之人),因此允许大师出家的因缘,印象甚为深刻。”

座谈会快圆满时,名作家段彩华先生,送我一个谜语——猜电视节目

满天无月飘薄雾,点点无边放光华;

分明并非戴高乐,偏偏说是他国话。

——答案“星云法语”

晚,六时三十分,在法堂先后会见了台北合库经理刘全水先生、远从韩国来的金希贞小姐及其母亲。有一年我到韩国在机场上认识金希贞小姐(那时她才读初中),她就一直保持着跟我通信(现已读大学二年级了),能接待这位异国的“小”朋友,也是一种佛缘。

七时,会见高呈毅、高林富子夫妇(觉三的父母)。高居士现任台湾电力公司抽蓄工程处处长,月前荣获一九九一年度杰出工程师、詹天佑工程师论文奖章、“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之最高荣誉技术奖与论文奖。前几天没来得及参加“佛光亲属会”,对高呈毅先生的成就,认识的信众都觉得与有荣焉!尤其能成就觉三的出家,真是天下父母心。

晚,七时三十分,对回山参加信徒香会的信众开示。

佛光山的信徒香会,往年是在农历的二月一日,由于回山的信徒很多,在接待上和饮食上都有很大的缺失,因此今年的香会,改为从农历正月初一起一连举行一个月,今天刚好是香会的圆满日。

佛光山二十七年来,从我一个出家众,到现在有千人之多。

佛光山二十七年来,寿山佛学院从二十六名学生到现在学生已达八百人。

佛光山二十七年来,《觉世》的发行从只有几百份到现在已经发行十万份。

佛光山二十七年来,从信徒不多(未正式统计)到现在信众已有百万以上。

佛光山二十七年来,就读佛学院学生学历以小学、初中为多,到现在大专以上程度的学生近六百人。

二十七年前,学佛的信徒普遍只会向佛祈求利益富贵,现在懂得自利利他、牺牲奉献。

二十七年前,学佛的人只会诵经,现在不仅懂得听经,还会讲经。

二十七年前,学佛者都是老年人,现在青少年、儿童学佛的人更多。

二十七年前,学佛者只知求来生福乐,现在则求当生平安快乐。

二十七年来,我们在殿堂举行佛学讲座、在音乐厅举行梵呗音乐会,接引世界各地佛教学者,一次又一次的到佛光山来参加学术会议。

二十七年来,我们带动山林佛教走上社会佛教,从寺院佛教走上家庭佛教,从僧众佛教走上信众佛教!

这些都是各位信众二十七年来护持佛光山,大家所共同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