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筹募佛光大学建校基金,由“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发起的“当代名家艺术精品义卖”的筹募工作,在全省各分会会员护持下,正积极地推展中。很多有心的信徒,毫不吝惜的捐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画或艺品,来共襄盛举,还不时地提醒我要过目一下。对字画艺品我是外行,但是近一两个月来,因筹募义卖的关系,有缘接触到不少名人专家,在“耳濡目染”下,也享受到泛游艺林中的那股怡悦。尤其在行家的解说下,有时面对一幅画竟可以不吃、不喝、不睡,流连欣赏三四个小时仍然舍不得走,怪不得古德会有“玩物丧志”的警语,而艺术对人性的陶冶也可见一斑。不管这次义卖的成绩如何,至少我学习到不少书画艺品的欣赏知识,实在是意外的收获。
上午,应约至高雄参观“中山大学”颜允进教授的高更画廊,巧遇名画家周以鸿先生,并承周先生好意送我一本他的画册,画风确有不俗的格调。一谈起兴建佛光大学,大家都寄以厚望,深感“佛光大学”很有人缘,到处都遇到有心者。
中午,转往普贤寺,和普贤寺住众及日文佛学班学生们用餐。不管在大陆或台湾,寺院中兼办佛教学院,都会有一种现象,即寺方和教育行政单位各有立场,两者不易融和;有时佛学院甚至受制于常住经费,而遭停办。因此对于僧伽教育我一向坚持“丛林寺院化,寺院丛林化”的原则。
佛光山丛林学院的前身——三十年前的寿山佛学院时代,就秉承此一理念在办学。虽然目前佛光山丛林学院已扩展到六个佛学院,但我仍非常怀念寿山佛学院第一、二届的学生(一九六四年左右),那时全院师生共有八十名,活动范围也只限于寿山寺楼上、楼下,虽然空间有限,设备不尽完善,但大家每天都忙功课、忙考试、忙实习、忙法会,忙得很充实,忙得很安住。更难得的是,大家都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操,在求学的三年期间,有的发愿不吃零食,有的发愿不会客,有的发愿不打电话,有的发愿不外出;还有一位同学因有胃疾,不能久坐,三年来每天都跪着上课。也因为有此道心道念,这些学生如:本山的慈嘉、慈怡、心如、依严以及其他道场真悟、性滢、慧哲、道观、心印、悟证等人,他们至今都能在佛教界献身献力弘化一方,不曾流失过一个。
记得寿山佛学院时代,殡仪馆的告别式及太平间的佛事特别多,佛学院学生平常除考试、上课外,也很注重自修,因此这一方面的诵经事宜,我都自己承担起来,尽量不打扰学生。从深夜到黎明,穿梭于太平间与殡仪馆之间是常有的事。因为如此,后来才感得慈庄为了要帮忙常住诵经,终于发心出家。
学生自制,老师慈爱,完全在道学上共勉共励,所以我很自夸的说道:我曾办过一个很好的佛学院!希望日文佛学院的学生,能承袭寿山佛学院时代的精神,在学业上忠于自己的功课,在工作上忠于自己的职务,在思想上忠于自己的宗风,在弘法上忠于自己的信仰,在利生上忠于自己的慈悲!
为提升信众在礼佛拜佛之外,对佛学经典义理有进一层的认识,普贤寺于一九八四年首创都市佛学院,让在家信徒能利用假日或工作之余,进修佛学,这十多年来带动全省寺院成立“都市佛学院”,已成为一种风气。希望普贤寺住众能更进一步发心,依信众的需要开办各种佛学课程,譬如:
1.老人都市佛学院(上课内容以娱乐性为主,如:下棋、民谣歌唱、影片欣赏、说故事……)
2.儿童星期学校
3.安亲班
4.妇女学校
让“都市佛学院”的课程,能嘉惠每一阶层人士,这是普贤寺住众的责任!
下午三时,从普贤寺开车北上,沿途商家陈列的南北年货非常丰富,很有“年”的气氛。年终送礼一直是中国人的习俗,送礼时,如何不落俗套又切合对方需要,实在需花费一番心思。今天报上提供了“送礼六大要诀”,可作为大家参考。根据台北政坛、商界的惯例,归纳如下:
1.切合对方需要
2.要能不落俗套
3.凸显企业形象
4.送得恰到好处
5.尽量礼轻义重
6.礼券最为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