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老人(1 / 1)

人间要能融和,世界要能和平,就要以慈悲待人。慈悲,有“无缘的慈悲”和“有缘的慈悲”。对于亲人、朋友,自然会多付出一些关爱,这是“有缘的慈悲”。但是,这样的慈悲并不少见。倘若对一个不认识的人,仍然能够雪中送炭、济困解危,如此才是做到“无缘的慈悲”。

另外,“热闹的慈悲”容易做,“寂寞的慈悲”却不容易。因为对于被大灾难重创灾区的救助工作,多半的人容易付出关爱、乐于参与。但是左邻右舍、僻壤陋巷里,那些饥困、贫穷、呻吟、孤独的人,却常常是乏人问津!还有一些人,企求在助人之后,得到回馈、奖励,这是“有相的慈悲”;能做到无相、不计较、行善不望回报,这种“无相的慈悲”才是真正的慈悲。

耶稣教说要“爱你的仇敌”,佛教讲“怨亲平等”。对于仇敌、冤家,我们都可以心怀感谢,视为善知识,这种慈悲不容易做。尽管真正的慈悲不容易做到,但心有慈悲,却能带来无限的利益。

有什么利益呢?曾经,弟子寄给我一篇文章,是一个十分动人的小故事:

一天傍晚,有个妇人准备把家里的垃圾拿到外面倒掉。门一打开,发现四个老人在寒风中颤抖,她心生慈悲,说道:“老人家!天气寒冷,到我家里喝杯茶取暖好吗?”四个老人听了以后,反问:“你们家里有男人吗?”妇人说:“先生上班、儿子去上学了,家里没有男人。”四个老人说:“你家里没有男人,我们不方便进去。”

过不久,先生下班回来,儿女也都下课回到家里。太太把稍早碰到的事情告诉大家,先生也生起慈悲心,说:“天气这么冷,出去看看他们还在不在附近。现在家里有男人了,可以请他们一起进来吃饭。”

于是妇人到外面四处张望,看到四个老人,赶紧向前说:“老人家!我先生回来了,他想请你们到家里用餐。”四个老人却说:“我们四个人有一个规矩,只能派一个人当代表。这位叫做财富,那位是成功,他叫平安,我叫慈悲。你想要什么,就请那一个人到你家里去。”

妇人一听,回去问先生:“老人家说有个规矩,只能由一个人代表进来。他们分别是财富、成功、平安、慈悲,我们要请哪一个人进来呢?”先生毫不考虑地说:“当然请财富。”妇人是家庭主妇,听了不以为然地说:“平安不是更好吗?”年轻的儿子说:“成功啦!”女儿说:“请慈悲进来最好。”

最后,先生决定依女儿的意思,请慈悲先生进来。妇人就去告诉四个老人:“我们决定请慈悲先生进来。”慈悲进了他们家,另外三个老人也跟着进门,妇人疑惑:“你们不是说只能有一个代表吗?”三个老人笑着说:“我们有一个惯例,慈悲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慈悲的重要,慈悲带来的利益,于焉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