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畏死,无不惧刀杖”,在侵犯别人,吃众生肉,以钓鱼钓虾、玩弄小昆虫取乐时,是否能立场互换,试着想想对方的心情感受?试着想想在死亡和痛苦面前,谁能不忧惧恐慌?
清雍正时,有位大将军名叫年羹尧,骁勇善战,在边陲为清朝立下赫赫功绩。一次,年羹尧率兵出征,抓到敌军的三个下级军官。年羹尧问第一个军官:“你猜我要杀你,还是不杀你?”这个军官一脸惨白,不停地磕头:“您慈悲为怀,一定不会杀我的。”年羹尧大声斥责:“什么慈悲为怀,我以刀枪为本!你说不会杀,我偏要杀。”说完,下令军士将他推出营帐外斩首。
年羹尧又问第二个军官。这个军官拍拍胸脯,直说:“我想大将军会杀我的,反正再过二十年投胎重生又是一条好汉!”年羹尧放声大笑:“好,好,好,我成全你,送你上西天。”说完,军士又将他拖出营帐。
接着,年羹尧看着第三个军官,问:“你呢?”
第三个军官回答:“这件事我没有办法随便判断。”
“如果我杀了你呢?”
“这是将军的威望。”
“如果我不杀你呢?”
“那就是将军的德政!壮威势或施恩德,请将军自己决定。”
年羹尧心想:杀了他等于自损德政,于是当场将他放了。
以强权威势无法让人心服,只有施恩德,行慈悲,才能摄人、服人。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阿育王,便是一例。阿育王本来生性残忍好杀,即位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威望,常发动战争、暴虐无道,使得生灵涂炭,人称“黑阿育”。后来皈依了佛教,诚心忏悔,以仁心治理国家,为印度历史创下一个辉煌王朝。
佛经有言:“慈息贪欲,悲止嗔恚。”以慈悲心对人,能够息贪止嗔、消弭争斗,让人间吉祥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