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的禅者(1 / 1)

王德胜居士,对于参禅打坐兴趣勃勃,经常到寺院禅堂修禅。持续好几年,他将生活重心都放在禅堂里。有一天,他向人宣称:我悟道了,不去禅堂打坐了。只见他一袭宽大衣衫,或端坐于行人杂沓的骑楼巷道,或经行于车水马龙的十字街头。亲友们看了,心头疑云重重,为什么不去清净的禅堂冥思,却要跑到车声隆隆,尘埃满布的红尘闹市?

他的太太终于忍不住,开口问他:“你为什么不再去禅堂参禅,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哪里有禅可参呢?”

王德胜缓缓地回答:“一个参禅的人是不与世间、群众脱节的。如果双脚不能踏在大地,头不能顶着青天,双眼看不到芸芸众生愁苦的面容,两耳听不到芸芸众生悲苦的叫声,心意感触不到芸芸众生的需求,就不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菩萨禅者。我在禅堂中参修多少年才明白,真正的禅者应与众生、社会结合在一起。”王德胜说完,又欢欢喜喜地往大马路参禅去了。

参禅并非逃避世间,一味端坐禅堂中,眼观鼻,鼻观心,却观不到芸芸众生。心无众生,蒲团上便无清净法身佛。惠能大师了悟修行不离生活,写下:“心平何劳持戒,心直何用参禅。”修行不离世间,佛法得在生活大小事里亲身体证、渐次体会。真正的禅者并非端身正坐的“不倒翁”,而是具备菩萨心行,把众生、社会事业都容纳在心,奉献自己,愿为众生做马牛。

修行学道,不以深山修行为高尚,不以禅堂熬炼为真修行,只要心中有众生,有时马路边的参禅更富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