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忍得下、耐得了,自能成熟心智。
秦国灭了魏国以后,魏国名士张耳与陈馀改名换姓,乔装打扮一同逃往陈地。因为秦国耳闻魏国有张陈两位名士,在全国各地张贴告示,以重金悬赏这两个人的头颅,能捉住张耳的,悬赏千金,捉住陈馀者,赏给五百金。为了获得重赏,举国上下莫不奋力搜寻,唯恐白花花的银子落入他人的口袋。
逃亡陈地的张耳与陈馀,在那里充当里监门,维持生计,忍辱负重度日。
一天,陈馀不小心犯了过错,引来一名官吏的不满,不但恶口谩骂,还用鞭子大力地抽打他。陈馀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准备抢下官吏手中的鞭子起而反抗,张耳见状赶紧踩他一脚,示意“小不忍则乱大谋”。
等到那名官吏发泄完情绪,大摇大摆离去后,张耳弯下身扶起陈馀,并将其带到桑树下,责备他:“当初你是怎么答应我的?现在遭受一时的屈辱,就要死在小吏手里吗?如此,就得不偿失了。”
陈馀认为张耳说得有理,也为自己的鲁莽感到惭愧,自此之后,一切行事无不小心谨慎。
张耳说得是,把自己大好前程毁在一个小吏手上,实在划不来。佛陀告诫弟子:“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陀深明,忍是一种承担,忍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力量。忍,让人有力量受得住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的彻骨寒风;忍辱大力更能化解一切恶事逆缘,摧伏烦恼魔军,智者怎会不欢喜忍下一切锤炼?
人生的“小吏”处处有,能够忍得下、耐得了,自能成熟心智,乘风破浪迎向美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