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假手于人”,即自己难以做成的事情,便利用他人的力量,去战胜对手,自己不动干戈,坐享其成。
大家都知道,大海浩瀚无穷,大海里的动物不计其数,像海参和虎鲸一样拥有高超本领的动物数不胜数。其中,舟鲥(又名向导鱼)就以一套相当出色的本领来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生存环境。比起海参和虎鲸来,它也毫不逊色。
舟鲥体长30厘米左右,在海洋鱼类中,它是地地道道的弱者,然而,这样弱小的它们,却是肉食鱼。在长期的进化中,舟鲥与号称“海上魔王”的鲨鱼结为“盟友”。只要看到鲨鱼觅食时,舟鲥便成群结队地追随左右,为鲨鱼准确无误地提供鱼群集结地的信息。鲨鱼用餐时,舟鲥就轻轻松松地享受鲨鱼弃漏的食物残渣。有时,它们甚至还会钻进鲨鱼的口腔,为鲨鱼清理牙缝里的残屑。
无独有偶,非洲丛林中也有一种借助其他动物帮忙觅食的小鸟。这种小鸟名叫指示鸟。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非常喜欢吃蜂蜜和蜜蜂的幼虫,而自己势单力薄,只好给同样爱吃蜂蜜的蜜獾带路,让蜜獾去捣毁蜂巢。蜜獾在指示鸟的示意下找到蜂巢后将其捣毁,饱吃一顿后心满意足地离去。直到这时,一直等候在旁的指示鸟迅速飞向蜂巢,从容不迫地享受这份美餐。
舟鲥和指示鸟的这种本领跟人类发明的“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借刀杀人”如出一辙。借刀杀人亦作“假手于人”,一般为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在军事上,此计主要特征是通过利用第三者的力量(也有的是利用或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如果不加以分析,识别这一计谋的话,就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甚至上大当,吃大亏。
在复杂的军事争中,智高一筹的谋略家,为了达到“冰不钝而利可全”的目的,常常采取假手于人之术,利用外力去击败对手。
春秋时期,郑桓公意欲袭击郐国。他首先并不出兵作战,而是派人摸清郐国所有本领高强的文臣武将的名字,然后大肆宣扬,说一旦攻下郐国,将分别给这些文臣武将加官晋爵,并册封郐国的土地给他们。与此同时,他像煞有介事地命人设祭坛,把打听来的那些文臣武将的名单埋在坛下,并对天盟誓,决不亏待这些人。郐国国君是个头脑简单的人。他听到郑桓公的这些举动后,气急败坏,坚信这些文臣武将已经叛变,于是,把他们通通杀掉了。郑桓公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见状,他立即举兵,轻而易举地灭了郐国。
春秋末期,齐简公意欲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济,形势万分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审时度势,认为众国之中,唯吴国实力与齐国相当,只能借助吴国兵力来挫败齐国军队。当时齐相名叫田常,正蓄谋篡夺王位,急于铲除异己。子贡认为此乃天赐良机,便去游说田常。他对田常说,进攻弱小的鲁国只能让异己扩大势力,最好的办法是攻打强大的吴国,这样就可以借吴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觉得有道理,但此时齐国已经做好攻打鲁国的战略部署,倘若转而攻打吴国,恐怕师出无名。子贡见田常犹豫不决,便说自己可以去劝说吴国来救鲁伐齐,这样,齐国就有了攻打吴国的理由。见田常安下心来,子贡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往吴国,对吴王夫差晓以利害。他说,如果齐国攻打鲁国成功,必然会将矛头指向吴国。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趁此良机,联合鲁国攻打齐国。倘若如此,吴国就完全可以抗衡强大的晋国,成就霸业了。子贡为了解决吴王后顾之忧,又赶往赵国,说服其出兵,与吴国一道伐齐。聪明的子贡成功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考虑到,倘若吴国战胜齐国后反过来要挟鲁国呢,那鲁国仍将危在旦夕,不得解脱。于是,他又悄悄地赶往晋国,以游说吴国的方式来劝说晋定公,务必加紧备战,否则实力增强的吴国随时都有可能来进犯。
一切都在子贡的预料之中。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出兵攻打齐国,鲁国派兵助战。齐军中吴军诱敌之计,主帅及几员大将战死。齐国大败,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已极,立即移师攻打晋国。谁知晋国早有准备,吴军被击退。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最后损失微小,终于从危难中解脱出来。
三国时诸葛亮也曾成功运用此计。他献计刘备,联络孙权,有名的赤壁之战就是蜀国利用吴国兵力,大败曹军。
努尔哈赤父子意欲取代明朝,但他们父子均不敌明将袁崇焕,惨败。努尔哈赤因此受伤,郁郁而死。皇太极继位后的第二年便率部出击,再次兵败而归。
明崇祯三年,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为避开袁崇焕,皇太极于内蒙古越长城,攻打山海关的后方,长驱而入。袁崇焕闻报,立即日夜兼程,抢在满军前三天抵达京城的广渠门外,迎头痛击皇太极的先锋部队,使其狼狈而逃。
几次兵败袁崇焕之手,皇太极对他恨之入骨。为了除掉这心腹大患,他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崇祯皇帝身边的宦官,密告崇祯说,满军之所以能够深入内地,是因为袁崇焕早已私底下与其订下密约。崇祯素来心胸狭隘,闻听此言,不顾将士和民众的请求,立即将袁崇焕下狱问罪,随后将其斩首。袁崇焕一除,皇太极再无强劲对手,便更加肆无忌惮起来,终于成就了自己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