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获得幸福就得不断前进
我从没有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一生中的所有目标,我甚至从没这样想过。直至今日,我心中仍有很多梦想,不断拟订计划去尝试新的目标,对一切都保持高度的兴趣。
有人因为“终于实现目标”而兴奋不已。一般人也会赞美这些成功者说:“那人已攀上了人生的高峰,实现他的目标了。”或者说:“他是那么成功,再也不缺少什么了。”
事实上,“成功者”往往会感到寂寞,似乎遗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那是因为推动他们跨越高峰的原动力——动力、精力或刺激已经变得淡薄。对于实现目标,不再像过去那样感到刺激和兴奋。
随着最终目标的完成,努力的方向不再明确,即使胜券在握,也毫无喜悦之感。
一位成功者这样说:
“我的人生已没有什么乐趣可言。我不必再像过去那样辛劳工作,也不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美国有位著名的企业家,是几家著名大公司的董事长,他的事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他年方35岁,就已在竞争激烈的商界赢得极高的地位。到了40岁,他对一切已感到厌倦,在他45岁时便宣称自己已经完成了一切,他的全盛时代结束了。
他这样感叹道:“今后,我所能做的只是设法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别人取代。
现在想来,努力奋斗寻求发展的时代,要愉快得多。那是我人生中的黄金时期,现在再也领略不到那种乐趣了。”
可是,也有生活方式或思想与他全然不同的人。他们达到一个目标后,又接着设定下一个新目标,再度接受挑战,完成这个目标。
过去的梦想实现后,又抱着新的梦想,向更大、更能专心投入的目标努力迈进。
他们对生活、工作和获得成功永远能感受到相同的喜悦,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精力充沛、日新月异地昂首向前,不论在任何时刻都不会丧失热忱和创造力。
对他们来说,“目标都已达到”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新的目标奋斗不懈。
真正的兴趣、永无止境的快乐和幸福感是在朝着目标努力拼搏时才能体会到的,而不是在达到目标之后。确定新的目标,以不变的斗志和进取心,再度面对挑战,这时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永远能感受到幸福的人,是对追求新目标保持兴趣、永远在向更高层次迈进的那些人。不少成功者常会满足地想:好不容易获得成功,终于可以安心了。可是,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再也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也会失去向目标努力的乐趣。
成为向自我挑战的人
被公认为百货业最伟大的推销员艾摩斯·帕立舒,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最幸福的人。
他有口吃的毛病。尽管如此,他每年在纽约大都会饭店举办例行演讲时,偌大的会场总是挤满了全国各百货公司的经理,屏息敛气地聆听他分析市场概况和发展趋势,这足以证明他取得的成就。
但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他达到的众多目标中的一个而已。直到晚年,他的头脑仍旧十分敏锐,不断产生出人意料的新构思。
每当我为他取得的某个成就向他表示祝贺时,他都毫不在意,只是兴冲冲地说:
“你听听我现在想到的这个奇妙的构想。”
他一专注什么,说话就会口吃。在他94岁的时候,别人告诉我他快要不久于人世了。有人听到这个消息,赶紧给他打去电话。
“嗨!”他的热情一如往常,“我又有了新的构想,是个非常美妙的构想呢。"
他简要地说明了他那令人兴奋的新目标。他根本没有提到死亡,只是尽情诉说生的喜悦。
他因病情恶化而去世,是两天以后的事。
艾摩斯·帕立舒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从没有认为自己已完成了一切。他永远在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一生都走在达到下一个目标的路上。
同艾摩斯一样,美国棒球界著名人物布兰琪·里奇,也是一个令人毕生难忘的杰出人物。
他曾任圣路易士红衣队、布鲁克林道奇队以及匹兹堡海盗队的教练。他所撰写的《美国的钻石》是棒球运动的经典之作。
在庆祝布兰琪·里奇的棒球生涯五十周年晚会上,一名记者这样问他:“在美国的重要运动之一的棒球界纵横了半个世纪,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里奇皱起眉头回答道:“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退休!”
虽然创造了众多佳绩,但他绝不认为这样就达到了所有目标,他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因此不断创造出杰出的成就。
怨天尤人于事无补
强者靠自己,弱者靠同情。怨天尤人实在于事无补。怨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卑导致的,而自卑正是形成健康人格的最大敌人。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当别人接到父母的汇款时,自己却为背负的沉重助学贷款而叹息;当别人穿着时尚服装时,自己却总是担心被别人笑话“土气”;当别人过生日大方地请客时,自己却时常为节省一顿菜钱而精心算计;当别人天南地北侃侃而谈时,自己却因插不上嘴而自怨自艾:同样在一个社会里,同样是一个学校里的学生,为什么命运这么不公平?
很多同学因贫穷而自卑、委屈,为自己是生活困难的学生而羞耻,进而生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
他们表面上显得很自强,甚至很自负,但事实上内心很脆弱、很自卑。他们往往自暴自弃、不思进取,或者是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觉得老天不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生下来又不生在一个好人家。”很多生活困难的学生有着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生活没有给予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的机会。其他同学除了学习,就是玩乐。而他们除了紧张地学习,还得为学费、为养活自己操心、奔波。
他们认为出身的不平等造成了机会的不平等,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慨,对自己境遇的不满,甚至对社会充满了敌视。
谭文生是北京某大学二年级学生,出生于福建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靠卖水果维持生计并供养他读书。“赚钱很难,有时候荔枝只卖到三四毛钱一斤。”谭文生说,高中时代他一直深感自卑,“我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是农民。有段时间,我甚至仇视我的家庭。”他为了和同学们一样,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脑,铤而走险,去学校的机房偷盗,结果案发后被学校开除。
有些同学往往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性,面对挫折往往感到不知所措,逃避退缩,很难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追求目标。对牵涉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很敏感,甚至产生仇视财富仇恨社会的心理。这种心理使这些同学无心读书,厌倦大学生活,严重地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及社会稳定。
很多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专家指出,生活困难的大学生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由于其改变和适应没有很快得到理想回报,变得十分消极,不再试图改变自己。
问题摆出来了,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一旦受到挫折,就愤世怨人,迁怒于社会的不公,这样对吗?
贫困不是我们的错,然而对其所取的态度却取决于我们自身。
抱怨命苦,怨天尤人,把贫穷的原因一股脑儿地推给了命运,“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古人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明白了。
孟子说得更直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贫困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砺呢?
也许贫困的生活像枷锁一样困扰你,没有亲朋好友,无依无靠地生活,因此你急切地希望减轻自己身上沉重的负担。然而,你似乎陷入黑暗的深渊之中,负担那么沉重。你也许会不停地抱怨,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好,会抱怨自己的出身、父母、上司,甚至会抱怨使你遭受贫困,却赐予他人富足和安逸生活的不公正的上苍。
我们应该停止抱怨,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
喜欢抱怨的人在这个遵循法则的世界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而烦恼忧愁更是心灵的杀手。假如你没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就好像收紧了身上锁链的束缚,使自己身陷黑暗之中。
一旦对生活的态度发生改变,生活处境也会随之改变。增强信念,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置身于更优越的环境,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但一定要记住,什么事都要努力去做,千万不要以为可以脚踩两条船,把什么便宜都占尽。因为即便你这样做获得成功,也必定是短暂的,而且很快就会失去。同时也必须汲取以前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就像学校的学生必须先掌握一门功课,才能接着学习下一门课程一样,在拥有你梦寐以求的丰硕成果之前,你必须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圣经》中的好多文字,都很好地阐述了这个真理。圣经告诫我们,如果滥用、忽略或低估我们的能力,即使我们所具有的能力很多,也会慢慢减弱,这是因为我们的所作所为不配拥有这样的能力。
总是听到有人抱怨说,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公平——机会常降临在权贵、富有者身上。其实,环顾四周,本来就是有房子的人常能增购第二、
第三幢房子;有名望的人能使他们的家人沾光。也不要提什么苦学出身,凭真本事打出天下的人为例,因为那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少数。但是有一点我们还是要坚持的,那就是:机会常常到来。有的人抓住机会,采取行动。有的人注意到了机会,但却放过了。机会有时是一个刹那即逝的主意。机会有时是别人提出的一个点子。我们常不理会机会的原因是,机会常附带一点风险,机会与我们惯常的想法不符。
《捍卫战士》一片的剧作者起先把这故事提供给美国空军,但空军部长觉得这故事不好,拒绝支持拍摄,于是,他又去见海军部长李曼。李曼觉得这个故事好得不得了,立即支持F—14战斗机、航空母舰拍摄。结果那几年美国海军招生办事处忙得不可开交。好多年轻人看了这部电影后要加入海军。
同样的东西,有的人视为瑰宝,有的人却弃之于地。机会虽然不完全均等,但却一视同仁。更值得庆幸的是机会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到来。
选择依旧抱怨,抑或抓住机会,要看我们自己。依旧抱怨的话,机会仍旧赶她的路;抓住机会的话,机会会在你的怀抱里朝你会心的微笑。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积极的心”,能够拥有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另一种是“消极的心”,阻拦所有美好的事物,使人一生庸庸碌碌。
约翰·福勒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约翰·福勒的父亲是路易斯安那黑人的佃户,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他从5岁就开始工作,9岁时会赶骡子。这些一点儿也不稀奇,因为佃农的孩子大多在年幼就必须工作,他们对于贫穷是十分认命的。福勒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始终相信一家人应该过着快乐且衣食无忧的生活。她经常和孩子谈到自己的梦想。“我们不应该这么穷困,”她时常这么说,"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尽管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爸爸从来不想追求富裕的生活,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
没有一个人不想追求财富。这句话深植福勒的心中,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一心想跻身富人之列,开始努力追求财富。他认为推销东西是最快的致富捷径,并且选择了挨家挨户地推销肥皂。12年后,他得知供货的公司即将被拍卖,底价是15万美元。谈判的结果,他用积蓄的2.5万美金作为订金,答应在10天内筹足尾款12.5万美金。合约中还规定,若逾时未补齐尾款,将没收其订金。
福勒的工作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因而极受客户们的称赞。现在他需要帮忙,他向朋友、信托公司及投资集团借钱,到了第10天晚上,他筹到11.5万美金,还差1万美金。
曙光乍现,“我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他回忆当时的情形,“时间不早了,房里一片漆黑,我跪下来祈祷,请求上帝指引,能在时限内供我1万美金。我决定开车沿着芝加哥第61街走下去,默默请求上帝给我一线曙光。”
当时是深夜11点,过了几个路口,终于看到一家承包商办公室里还有灯光。
福勒走了进去。那位承包商正埋头办公,由于熬夜加班,已经疲惫不堪。福勒和他略有交情,他鼓起勇气。
“你想不想赚1000美金?”福勒直截了当地问。那位承包商回答:“想,当然想。”
“借我1万美金,我会外加1000美金利息还给你。”福勒告诉那位承包商,并且详细说明了整个投资计划。
福勒的口袋里放着1万元的支票,踏出承包商的办公室。其后,他不但从接手公司获得可观的利润,并且还陆续收购7家公司,其中包括4家化妆品公司,1家制袜公司,1家标签公司及1家报社。
谈到自己成功的秘诀时,福勒用多年前母亲的话回答:“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知道自己要什么,要能够看到机会,并且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