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吊足胃口其实就是设置悬念。制造悬念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幽默技巧,是抓住听众的好办法。方法是,先说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即从“另类”的角度说出结果,然后巧言解释,使接受者产生心理落差,“期望值”突然落空,笑声便出。
一个人在饭店里吃包子,他吃着吃着,忽然喊道:“哎呀,这包子里有人!”
顾客们一听,都围拢来看稀奇,服务员很生气,说:“你怕是疯了吧!包子里哪来的人?”
那人说:“你说包子里没人,怎么馅儿里有人的头发呢?”
食客首先声称“包子里有人”,真是危言耸听!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之后,才解释“人”在何处,这个解释虽然有强词夺理的意味,但正因为如此,他引起的笑声才会更大。
有一次。林语堂受邀出席一个宴会,饭毕,主人说仰慕林语堂大名,请他临时做个发言。吃人嘴短,林语堂再不情愿,不讲两句也说不过去。
他叹了口气,做深呼吸,挺胸走到台前:“诸位,我讲个小笑话,助助消化。”
闻名遐迩的幽默大师要发言,大家都竖起了耳朵。
林语堂慢悠悠地说:“古罗马时代,皇帝常指派手下将活人投到斗兽场中给野兽吃掉,自己在活人撕心裂肺的痛苦喊叫和淋漓的鲜血中欣赏。一日,皇帝投了一个人进去,那人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他走到狮子面前,在它耳边说了几句话。狮子后退了几步,掉头就走。
皇帝想,可能是狮子病了,胃口不好,于是命人放了一只饿了好几天的老虎进去。那人还是不惧,走到老虎身边耳语一番,老虎竟然也灰溜溜地逃走了。
“皇帝大为吃惊,他将那人招来,问:‘你究竟向狮子和老虎说了什么话?’
“那人说:‘其实很简单,我告诉它们,吃掉我很容易,可是吃了以后得临时讲两句,演讲一番。’”
听者大笑不止。
林语堂运用的就是这种巧吊足胃口的幽默技巧,把观众的好奇心高高吊起,使他们心思浮离,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结尾时突然来这么一句,顿时雷倒了一片。
再看一例:
一个失去妻子的丈夫买了5个面包,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朋友,便笑着对朋友说:“瞧,我又买了5个面包。一个我吃,两个还债,另两个借贷。”
朋友大吃一惊,问是什么意思。
他不慌不忙地说:“两个给父母吃,是还债;两个给孩子吃,不是借贷吗?”
笑话里的丈夫用“还债”“借贷”说面包,很“财政”,很自然地让听众起了好奇之心。后面一解释,原来是这么个“还债”和“借贷”!听众心里落空,当然要发出笑声。
这种幽默更多的是出人意料,在出人意料中富含幽默。
据说著名画家丰子恺成名后,国内各大报刊纷纷刊载他的作品,报道他的事迹。有一家报社却反其道而行之,刊登了一幅题名“丰子恺画画不要脸”的漫画作品,一时全国哗然,纷纷指责该家报社。
不久,这家报纸上又登出了一则启事,说丰子恺先生画艺高超,只需三画两画,不待脸部画成,就已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了,岂不是“不要脸吗?”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先把自己的思路引入对方思维的轨道,然后,来个急转弯,把对方置人困惑的境地,即让对方“迷了你的道”,再用关键性话语一语道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听众出乎意料,捧腹大笑。
我们来看在生活中这一方法是如何被运用的:
夫妻俩逛大街,妻子突然抓住丈夫的胳膊,紧张地说:“老公,那个男的一直在看我!”
丈夫说:“别理他!他有神经病。”
妻子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他有神经病的?”
丈夫说:“他没有病,能看你吗?”
然后,丈夫就怪叫一声,胳膊上出现了一块青紫。
这个丈夫也太会设置悬念了,随随便便就给人家戴上了“神经病”的帽子,但也因此极大地勾起了妻子的好奇心,然后他一解释,妻子才知道上了当,当然要赏他一块青紫。
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只要充分调动起你的思维,就既能让你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又能让你的实际目的达到,这才是最重要的。幽默的最高境界即在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吊足胃口”的幽默技巧时,必须要注意两点。首先,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不着边际。任何幽默都要求自然得体、顺理成章。如果做得很明显,就不但不能让人产生幽默,反而会觉得无聊乃至反感。其次,要做好充分的铺垫,最好能在听众的急切要求下再将“谜底”泄露出来,做到天衣无缝,不要急于求成,让听众对结果产生错误的预料。然后再把结果娓娓道来,以使听众有个缓冲时间来领略幽默的趣味。
延伸阅读
女生看到喜欢的戒指,拉着男友过去看。
看了一下,男生问女生:真的喜欢吗?
女生一直点头,带着恳求的眼神。
于是,男生问店员:请问,这个戒指多少钱呀?
店员说:打过折,8888元。
男生正有点迟疑地要付钱,这时候他女朋友竟然说:老公,看你这么体贴,我也付一半钱。
男友很开心,有这种老婆应该很不错,会帮自己分担。
接着他老婆掏出了88元,说道:老公,我出一半了,剩下的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