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机智反问法(1 / 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的修辞方式,寓答案于反问之中。运用反问能够加强语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且不容置辩。所以,反问给人造成强烈的印象,容易唤起人们的想象和**,比正面表达更能产生力量。

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莫斯科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这方面会谈的情况了。当时已是凌晨1点,处于兴奋中的基辛格竟毫无倦意。

“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基辛格微笑地透露道,“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啊。”

敏捷的记者们于是接过话头,探问美国的秘密。

“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一个记者问道。(注意,这个记者说的是“我们”而不是“你们”,刺探水平不低!)

基辛格耸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高明的记者引诱道:“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知道了还问我干什么呢?”

记者傻了,只好耸耸肩,做个无可奈何的样子一笑了之。

基辛格在这里运用的正是反问的方法,从而机智地回避了记者的问题。

如想说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举出例证反其问之,它远比正面辩驳要有更大的说服力。

有一次,拿破仑对他的秘书说:“布里昂,你知道吗?你也将永垂不朽了。”

布里昂开始不解拿破仑的意思,拿破仑解释说:“你不是我的秘书吗?”布里昂明白后,笑了笑说:“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

拿破仑答不上来,只好赞扬道:“问得好!”

按拿破仑的意思:永垂不朽者的秘书,也是永垂不朽的,这是大前提。你是我拿破仑的秘书,这是小前提。结论:“你也将永垂不朽。”

布里昂明白拿破仑的意思,虽并不寄希望于依靠名人扬名,但仍不忘作为秘书对主帅的尊重,所以采用表面请教,实则反问的方式:“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证明了大前提的不可靠性,使拿破仑的结论不攻自破。

接下来,我们看生活中“反问脱身”的例子:

一、

生物老师问学生:“你们谁知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个学生说:“先有鸡。”

“鸡怎么来?”

“先有蛋。”

“蛋怎么来?”

这时另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您能回答我一个问题,那么我就能回答您的问题。”

“什么问题?”

“先有老师还是先有学生?”

老师哑口无言。

二、

有一位妈妈和儿子对话。

妈妈:“你要哪个苹果?”

儿子:“我要大的。”

妈妈:“你应该懂礼貌,要小的。”

儿子:“妈妈,懂礼貌就得撒谎吗?”

三、

“同学们,你们猜,这是什么蔬菜?”老师举着手中的莴笋,启发性地提问。

“藕。”

“对吗?”

“山药。”

“不对。”

“白菜。”

“你家的白菜是这样的?”教师随口反问。

孩子羞涩地坐了下来,其他孩子哄堂大笑。

第一个例子,学生反问中将“老师、学生”和“鸡、鸡蛋”扯在一起,让人不得不笑。第二个例子,儿子在反问中,把礼貌与扯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事情扯在一起,既令人发笑,又令人有所领悟。第三个例子中,这位教师可真幽默,调侃式的反问取代了冷冰冰的“对”与“错”,他们的师生关系一定非常和谐、非常融洽。

延伸阅读

老师:从甲地到乙地5公里,从乙地到甲地几公里?

学生:不知道。

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从乙地到甲地也是5公里。

学生:儿童节到国庆是4个月,从国庆到儿童节也是4个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