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满天下自善缘(1 / 1)

洛克菲勒前半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如何发展壮大企业与积聚财富上面,他的后半生却将目光转移到如何为自己的巨额财富找个安稳妥当的去处。洛克菲勒一直有一个信念,他认为上帝赐予他财富是为了造福于人类,所以他必须依照上帝的旨意,将自己的钱财合理地分配,只有这样他才会心安。

不过,捐钱并不比赚钱更容易。20世纪初,洛克菲勒的股票和其他投资大幅增值,他的财富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他原来的捐赠显得不能适应新的情况了。

公众对他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人们希望他能更加慷慨。为了安抚公众舆论,避开政治上的攻击,洛克菲勒不得不以更大的行动来捐赠,他的表现已经完全像个慈善家了。

此外,他还要向他人证明,作为一个超级富翁,他完全可以用一种非常体面的方式卸下包袱。

有人攻击洛克菲勒说,他所表现出来的乐善好施只不过是一种用来欺骗公众的伎俩罢了,作为一个靠掠夺与垄断发财的商人,他的骨子里不可能真正为别人着想。

这样评论洛克菲勒是不公正的,尽管我们也不排斥他的捐赠有部分目的是出于打消人们对他的怀疑,重建良好的公众形象,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他的信念。

与现代许多企业,哪怕是捐赠一小笔钱也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一番的“壮举”不同的是,洛克菲勒对自己的慈善行为相当低调,他不想让别人怀疑自己的施舍有某种追逐私利的动机,所以,他宁可在悄无声息中进行这项本该享受人们鲜花、掌声与赞誉的高尚事业。

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洛克菲勒并不认为人天生有权接受别人的施舍。他常常担心自己的捐赠会助长别人的依赖感,因为这种依赖是与新教教义所主张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是相悖的。

他认为,作为施舍者,要调整行善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他说:“要学会既帮助对方,又不至于削弱对方的道德勇气,这可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他还处处小心,唯恐打乱现有的社会等级制度。他坚信社会总是赏罚分明的,认为富人是因其超群的智力和事业心而得到回报。相反,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失败几乎总能归咎于他个性上的某些弱点,归咎于他身体上、心理上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他认为,造成人与人之间贫富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个性上的差异,我们只有用我们良好的素质帮助更多的人树立起坚强的性格,才能帮助更多的人拥有财富。

弗雷德里克·T.盖茨是洛克菲勒慈善事业的守护神。1894年前后,威廉·雷尼·哈珀首先提出在芝加哥大学建一所医学院的建议,但洛克菲勒表示反对,并提出一个全新的方案:建立一个主要或完全致力于研究的医学系。盖茨生来具有说客的本领,能用无与伦比的精力和智慧来说服他人。3年后,他提议建立一个医学研究机构,他深知这个建议一定会引起洛克菲勒的共鸣。

虽然洛克菲勒并没有立即同意盖茨的建议,但他一直在思考这件事的可行性。最后,他终于意识到,建立这样的医学机构完全符合他的需要,它既稳妥又能赢得人心,虽然这样的医学机构不一定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现,但至少不会给自己带来难堪。

洛克菲勒准许盖茨的建议,筹建一个专门用于研究、没有任何商业目的的医学机构。

建立这样的医学机构在当时的美国尚无先例,可是洛克菲勒却坚信,这样的机构不仅能够填补慈善领域的一块空白,而且也是自己所有的慈善事业中最有前途的。

不过,洛克菲勒的这一举措还是遭到了来自医学界的质疑。许多医学界人士认为,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单凭一些人的胡思乱想,即使他们有了什么发现也是毫无用处的。不过,洛克菲勒对于自己认定的事,向来是不理会别人的意见的。这时他想的不是建不建医学机构的问题,而是怎样建、怎么运作的问题。

经过周详的考察,洛克菲勒决定建立一所独立的研究机构。1901年,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不动声色地成立了。

与以往的做法不同的是,洛克菲勒同意以自己的姓氏命名这家机构,这也能从中看出他对医学机构寄予的厚望。不过,由于这个医学机构带有某种实验性,洛克菲勒不想让人们希望它能突然创出奇葩,所以研究机构在创立时相当简仆,完全看不出其支持者便是大富豪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为医学研究所设立了一笔专用资金,用以招聘最出色的人才。他说:“我虽然有钱,但只有将钱用在那些有主见、有想象力和有勇气的人身上,并帮助他们做出成绩,我的钱才算对人类有价值。”

洛克菲勒为医学研究所定下的规矩是:召集才华出众的人,把他们从琐事中解脱出来,不施加任何压力与干涉,任由他们去异想天开,尽兴发挥。洛克菲勒认为,科学家只有在自由与宽松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创造出奇葩。

医学研究所很快招聘到许多医学界的精英。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医学中心是洛克菲勒除了标准石油公司之外的另一个杰作,医学研究所成果卓越,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

洛克菲勒从不干涉研究所的自主权,他让科学家而不是那些外行的理事来管理开支。他也很少去视察自己的杰作,因为他不想占用别人宝贵的时间。

有一天,洛克菲勒父子恰好途经研究所附近,小洛克菲勒提议道:“爸爸,你还从没有去过研究所呢!我们乘出租车过去看看吧!”

洛克菲勒勉强答应了儿子的建议。不过,等到了研究所外面时,他表示只从车里看一眼就够了。在小洛克菲勒的一再催促下,这位大富翁终于走进了自己花钱建起来的机构。在一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父子俩略略参观了一下,表达了谢意便匆匆离开了。

许多人难以想象,洛克菲勒与那些喜欢前呼后拥、大肆张扬的富人们何其不同,虽然他在商业领域遭人攻击与谩骂,可是在慈善方面却显得如此高尚与谦逊。

1904年冬天,洛克菲勒医学研究中心在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这让洛克菲勒感到有必要进一步向研究所加大捐赠力度。

1908年,洛克菲勒决定出钱为研究所建一座有60个床位及一间有9个床位的隔离病房的附属医院。这个医院在两年后开张,免费为患有小儿麻痹症、大叶性肺炎、梅毒、心脏病和婴儿肠道病等病患提供治疗。虽然医院专为洛克菲勒家庭在顶楼准备了五间专用病房,但他们从未享受过这种特权。

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的成功,使得许多人对这位富豪的评价大为改观。有人说,洛克菲勒在医学事业方面的成功与其在石油业的成功一样,都恰逢绝佳的时机。洛克菲勒捐钱成立医学研究所时,正是医学作为一门学科日臻成熟,并且有无限发展机会之时。与自己的其他捐赠相比,医学研究所的成功可谓是极为引人注目的,这让洛克菲勒备感欣慰。

即使是那些与洛克菲勒积怨甚深的人,也对医学研究所给予了真心诚意的赞扬。有人认为,洛克菲勒找到了一个恰当的方式,让他的金钱造福于世上的每一个人,因为医学研究的价值是世上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对于每个活着的人而言,都是意义极其重大的。

据统计,洛克菲勒总共为医学研究所捐赠了6100万美元,而这个研究所也不断地将惊喜带给世人,成为世界上研究疾病起因和治疗方法的最好机构。

仅在20世纪70年代,这里就有16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965年,研究所出于自身发展需求,正式更名为洛克菲勒大学,专授博士学位和提供研究员基金。

还是在1901年时,洛克菲勒就意识到创办一个基金会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可以成立一个信托基金会,派一些愿意为慈善事业终生奋斗的人去那里工作,我们可以亲自协助他们,让我们的慈善事业得到妥善、有效的管理。”他儿子建议道。

负责管理洛克菲勒慈善事业的盖茨也在一封信中夸张地说:“先生,您的财产正在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您必须跟上它的膨胀速度!您捐钱的速度必须超过它增长的速度!否则,您和您的子孙后代都会被它压垮的。”

盖茨大胆地预言,如果洛克菲勒将巨额财富捏在自己手里的话,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他的继承人将会挥霍掉这笔钱,变得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所以,他提议洛克菲勒应尽快行动,建立永久性企业化的慈善机构,将钱投入到教育、科学、艺术、农业和宗教方面。

1906年,洛克菲勒开始着手成立一个庞大的基金会,他接受了儿子的建议,打算创立三个信托基金,一个支援在国外推进基督教文明;一个在国内做这样的工作;另外一个则专门负责为芝加哥大学、普及教育委员会及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提供资金。

190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得到经营执照,这意味着洛克菲勒的一大笔财产将免交遗产税。在这个基金会成立的头10年里,他们工作的重点一直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教育方面。

与其他将主要精力放在美国国内的基金会不同,洛克菲勒有意像他建立跨国公司那样,将基金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

基金会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委员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对疟疾、结核病、伤寒、猩红热等疑难传染病的防治,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研究所于1937年研制成功“黄热病”疫苗,并将这种疫苗发往世界各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家研究所中却有6名科学家感染了病毒,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殉职。

传染病的一次次肆虐,使基金会的管理者意识到,要想阻止疾病流行,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努力,也需要训练有素的政府人员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系统。

为了这一目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款600万美元,用以建立一所卫生与公共保健学院,培养卫生工科、流行病及生物统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后来,基金会又向哈佛大学捐款6000万美元,以筹建公共卫生学院。美国的医院卫生事业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慷慨解囊是密不可分的。

为了让公共卫生事业得以在全球展开,基金会花了2500万美元,在印度、丹麦等许多国家筹建医学院,以提高当地的疾病防治水准。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还成立了中国医学委员会,并于6年后创建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为中国培养了大批掌握现代医学知识的人才。据统计,中国从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受惠仅次于美国。

洛克菲勒一生捐赠了5.3亿美元,其中有4.5亿美元投向了医学事业。他用自己的慷慨与创见为慈善事业带来了革命。

在他之前,那些富人往往只是将钱遗赠给某个个人喜好的团体,或是免费修几幢建筑,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以彰显其所谓的高尚行为。而洛克菲勒则用自己的巨额财富造福于全人类,建立起了庞大的慈善托拉斯。他的善良与高尚,早就超越个人的色彩,堪称所有富人们的典范。

1937年5月23日,洛克菲勒在睡梦中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他一生的财富,除了2000多万美元作为遗产留给了子女外,其他的均通过各种方式回报给了社会。“他是明智地运用自己财富的第一人,世界因他而更加美好,他的名字将为世人所永远铭记!”—这是一位他曾经的死敌、因托拉斯问题与他纠缠斗争了许多年的一位检察官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