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广东揭阳县治下发生了一起杀人案。县官朱一明盘问了前来报案的两男一女,其中一个生得比较帅气的青年男子第一个开口说道:

“小人姓周名义,以卖布为生。三天前,我与朋友赵信商量去外地购买布匹,订了艄公张潮的船,约定好第二天早上在船上会面,可是那天早上,我来到船上等了半天,就是不见赵信出现。我着急让张潮去叫他。张潮去赵家,谁知赵信大清早就离家出走,不知道去哪里了。我们怕出事故,就在附近找寻了三天,但到现在不见人影。”

周义刚说完,另一男子接着说道:“小人叫张潮,是个摆渡人,依靠摆渡为生。三天前,赵信和周义来雇我的船,说是第二天要去外地购买布,

第二天一早,周义来到船上不见赵信,就让我去寻找他。我在赵家门口连叫三声赵夫人,赵夫人才慢腾腾地开了门。她对我说,赵信天没完全亮就走了。”

朱一明听完了两个男人的陈述,又看了看那个女子一眼,发问道:“你可是赵信的夫人?”

赵夫人低声回答道:“是。那日清晨,我家夫君带了五百两银子就急忙忙走出了家门。等到张潮来找寻他时,我才得知他去向不明。我们接连找了三天,都毫无踪影。想来夫君是遭人陷害了,盼望大人替小妇人做主。”说完,她抹去了脸颊的泪珠。

朱一明暗暗思考着:赵信这么老,不可能讨得比他年少好多的赵氏的欢心,周义英俊潇洒,倜傥风流,怎么能不去寻花问柳,爱慕佳人?肯定是周义与赵氏有了奸情,一起联手杀害了赵信。于是,朱一明令差役对周义和赵氏用了大刑。周赵二人受不得大刑,只得招供,被投入死牢等候行刑。

巧的是,这时朝廷大臣张居正巡视来到了揭阳县。他阅了案卷,感到此案有问题,决定亲自重审案犯。公堂之上,周义口喊冤枉,说自个儿是清清白白的布商,从未有过犯错的行为,更不敢夺妻杀人;赵氏也连声大喊冤枉,恳望青天大人查明事实真相,逮捕真凶为夫君报仇。张居正看他们的样子不像有假,就又差人叫来摆渡人张潮。

"张潮,你把那发生的经过再仔仔细细说一遍。要如实讲来!"张居正逼视着张潮。

“是,大人。”张潮并没有被吓住,又把那天讲给朱一明的话对张居正讲了一遍。

张居正听完嘿嘿冷笑道:“好你个大胆贼人,还不从实招来!”

张潮立马心中慌乱,语无伦次,只得坦白了杀人夺财的全部过程。原来,那大清早上,赵信揣着五百两银子先周义来到了船上。张潮见财顿起杀人之意,趁赵信没有防备,用石头将他砸死,夺了银两找地方藏好,随后又把尸首绑上重重的石头沉入了河底。周义来后,他谎说没有见过赵信,还假装上门寻找赵信。他自认为没有尸体,就可以免罪了。谁知晓张居正断案如神,发现了错漏。

张居正发现了什么错漏,指明张潮就是杀人犯的呢?

逻辑判断

原因是,周义是让张潮去叫赵信,而张潮来到赵家敲门时却直接叫“赵夫人”。张居正判断,这个时候,张潮肯定已经知晓赵信被人杀害了,不然,他是不会不叫赵信开门的,因为不符合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