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今天富有的人明天就不一定富有,今天贫穷的人明天也不一定贫穷。
——《出埃及记·拉巴》第31章
一个有钱人辛辛苦苦地积累着财富,但当稍有一点儿放松,他就会受到奢侈品的**。
一个穷人辛苦地工作以维持他微薄的生活,当他放松一下,就会发现自己无法生存。
——《本·希拉的智慧》第31章
有个犹太拉比在一段教义中写道:人们通常为他们的穷亲戚而害臊,和他们保持着距离,否认他们是自己的亲戚。这种做法恰恰是与上帝意志相违背的。“穷人也是他的臣民,当他看见穷人时,总是赐予他们衣食。”《圣经》中的许多重要教义和后来的犹太法学书及伦理学家们都仿效上帝的这一种品德——尽一切可能地伸手帮助穷人。在希伯来话中,慈善一词是“Zedakah”,即正义、正直的意思。教义始终强调,穷人有权利得到慈善,给予者和接受者双方都有各自的权利。
倘若在你们中间有一个穷人,别昧着你的良心撒手不管。相反,你应该张开双手(借)给他所需要的一切。
毫不犹豫地给他东西,在没有任何怨言中做完这一切。作为回报,上帝会保佑你,使你的一切努力都有所回报,你的一切事业都能成功。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永远别忘了需要你帮助的穷人,这就是我要你去向穷人张开双手,去帮助你领地里的穷亲友的原因。
——《申命记》第15章
一位虔奉宗教的人继承了一笔财富。一般情况下,在安息日前天,太阳落山前,他就开始为安息日做准备。
一次,为了件急事,他不得不在安息日将近之时,离开家。在回来的路上,一个穷人乞求他赏点儿钱,好买些食物过安息日。
这个虔奉宗教的人非常生气地指责这个穷人:“你怎么能直到现在才想买过安息日的食品呢?没有人会等到这个时候,你一定是在骗我,想让我给你些钱!”
他到家后,把他遇到的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我要告诉你是你错了。”他妻子说,“在你的生活中,你从没有尝过贫困的滋味,也不知道穷是什么样子。”
“我是在穷人家长大的。我记得,很多次,差不多天黑了,到了安息日的时间,我父亲还在为寻求一块能带回家的干面包而奔忙。对那个穷人,你是有罪的。”
这个虔奉宗教的人听了以后,他就跑出来寻找这个乞丐,这个乞丐还在寻求过安息日的食物。这个富人给了他面包、鱼、肉和酒去过安息日。然后他还请求穷人原谅他。
——民间故事
一个视钱如命的人从不会满足他所得到的金钱,同样,一个守财奴也不会满足他所得到的钱。那实在是可悲了。随着他财富的增多,他同时也需要消费,否则,财富拥有者的成功不就等于是满足自己眼睛的需要吗?
一个工人,不管他是否有足够的食物,他的睡眠总是安稳的,但是一个富人,尽管他物质财富充足,但他却无法安稳地入睡。
一个最大的不幸在于:一个人不可能长期在世界上生存,当他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天起,就注定他要从地球上消失,他不可能把他的财富永远带在身边。
所以,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操劳一辈子,除了烦恼、不幸、愤怒陪伴他生活在黑暗中以外,还能有什么好处呢?
——《传遭书》第5章
“你不需要荣誉和权力,”这个卡斯瑞拉维卡人说:“你缺少什么呢?只有一件东西——永生。”
“花多少钱我能得到它?”罗思柴尔德问。
“300卢布。”这个卡斯瑞拉维卡人说。
“那么多!你能不能再考虑一下?”
“不,当然不能!”
罗思柴尔德有什么办法呢?他付给这个人300卢布,一个一个地交给他,为了永生的秘密。
“如果你要想永远活下去,听我的建议。”我们的犹太人对罗思柴尔德说:“放弃嘈杂的巴黎,收拾好你的东西,跟我到卡斯瑞拉维卡镇来。在那里,你永远也不会死,因为在我们的城镇里,还没听说有一个富人死去。”
——肖洛姆·阿莱赫姆:《卑微的愚见》
即使一个生活在没有慈善环境里的穷人也应该履行慈善的行为。
——《巴比伦塔木德》释文《格金》篇
《圣经》里面讲了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故事是说在摩伯的地方有个叫路得的年轻的摩伯妇女,在她丈夫死后拒绝离开她的婆婆饶米的事。婆媳两人为了生活,路得到田里拾稻穗。田产拥有者是饶米的亲戚波滋,稻谷收完后不久,波滋就娶路得为妻。
对于像路得和饶米这样的穷人来说,“拾稻穗”为生是非常艰辛的。而对土地拥有者们而言,《圣经》教诲他们在收割稻谷时把其中一部分留给穷人去拾取。比如,在收割期间,麦粒或稻穗遗落在田地里,这些遗落部分自然就该属于穷人了。问题是农场主并不肯把那些穗粒送给穷人;那些需要穗粒的人也简单地认为遗落在田埂上的穗粒属于他们。接受帮助和回避救济以便自己保持尊严渗透在整个犹太教义之中。迈蒙尼德的八点慈善建议就是对这种理论的最有名的解释。
当你在田地里收割庄稼并把一捆稻穗遗落在田地里时,不要再回去捡,那些东西该属于陌生人、失去父亲的人和寡妇……
当你摇动橄榄树捡取果子时,不要再搜找一遍,那些东西该属于陌生人、失去父亲的人和寡妇……
当你在葡萄园里收取葡萄时,不要再挑选一遍,那些东西该属于陌生人、失去父亲的人和寡妇……
——《申命记》第24章
与对物质的关心相比,人应该更关心精神方面的东西,但是,他人的物质利益则属于自己精神方面的东西,要像关心精神方面的东西一样予以关心。
——拉比·伊斯拉尔萨兰特尔
有八种慈善行为,一种比一种境界高。最高的一种慈善行为是:一个人打算帮助穷苦的犹太人,他给这个犹太人赠送礼品、贷款,接纳他为贸易伙伴,并帮助他找到工作——一句话,就是使他无须再得到别人的帮助。
其次一种慈善行为是:有个人把救济物品送给穷人,并以以下这种方式进行,即给予者不知道把财物送给了谁,接受者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的财物。举个例子说,在古寺庙里有一个秘密的地方,贤德之人秘密地把礼物放到那里,而贫困的人们会到那里秘密地接受他们的救助。
差一点的慈善行为是:一个人把钱放到慈善箱里。只有放钱人确信主管慈善箱的人值得信赖,并有能力管好这笔钱,才会把钱放到箱里。
再差一点的慈善行为是:穷人知道自己是从谁那儿得到的救济,但是施予的人却不知他把救济物品施予了谁。那些施予者把钱用围巾系好放到自己背后以便穷人能在一种不致窘困的情况下接受帮助,这种做法确实很聪明。
再差一点的慈善行为是:亲手把礼物送到受者的面前。
再差一点的慈善行为是:只在穷人请求帮助时,才伸出援助之手。
再差一点的慈善行为是:给予穷人的财物与自己拥有的财产大为不符,但却表现出一副慷慨解囊的样子。
最差的慈善行为是:给予穷人礼物时露出十分不悦的神色。
——迈蒙尼德《规则·关于赠予穷人的规定》第10章
希莱其阿拉比是“楼厅画家”胡尼的孙子。每当少雨时,拉比就会给他一个信号,只要他一祈求,雨水就会降临。
有一次,人们特别渴望天降甘霖,便委托两名学者去向希莱其阿拉比求救。
希莱其阿对他妻子说:“我知道这两个人是来向我求降雨水的。我们先在他们到来以前去屋顶上去求雨吧!以便我们不至于因这场雨而得到赞誉。”
于是他们来到了顶部,希莱其阿拉比站在一个角落里,他的妻子站在另一个角落里,云和雨首先从他妻子站的那个角落出现。
当那两个学者到来时。希莱其阿问他们为什么而来,他们便把此行目的告诉了希莱其阿拉比。“我们知道快要下雨了……但是为什么云彩首先出现于贵夫人站的角落,然后才出现在你的角落呢?”他们不解地问。
“这是因为我妻子待在家里给穷人们面包吃,他们可以立即享受到面包的滋味;而我给他们钱,钱却不能使他们立刻享受到快乐。”
——《巴比伦塔木德》释文《塔亚尼特》篇
当一个人以他最大的能量、最细心的计划一心致力于捞取庸俗的好处,而且又企图以最有限的能力去促使这好处发展时,他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灵魂。
以后他会发现他对于那些世俗杂事的想法是他思想的最高点,而且在那方面的希望是他最崇高的期望,以至于没有任何一种财富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像一团火,要想烧得更旺些,就得多加些柴火。所以,他的整个身心都被那些世俗的爱好日日夜夜缠绕着。
他总是等待着商品积累出售的季节,他研究市场的状况,调查商品的价格,记录世界各地商品价格的升降。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也不管是海上的风暴还是沙漠上的长途旅行都无法阻止他的行动。
他做这一切是希望能得到一个结果,事实上那里没有什么结果,只会使他的努力成为徒劳,除了延长他的痛苦、烦恼和辛劳之外,别无他得。如果他得到了一点点他所需要的以后,可能将得到的一切就是照看、管理好它,使它免受灾难,直到它成为它注定要归属的人的财产。
——巴哈亚·帕库达《心的职责》
有钱的农场主卡尔布的女儿自己决定跟拉比阿基巴订婚了。阿基巴当时是一个穷羊倌。卡尔布听到这个婚约时,他发誓再也不会给他女儿一分钱,一份遗产。
这对年轻人在冬天结婚了,他们很穷,睡在稻草上。
“要是我能够买些装饰品多好,”阿基巴解下他妻子头上的稻草说:“我将给你买一个带着耶路撒冷图片的金的装饰品。”
一天,先知艾利加来看他们,他乔装成一个凡人,“给我一些稻草吧,”他在他们门口喊道:“我妻子要生产了,可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她躺下。”
“你瞧,”阿基巴对他妻子说:“我们以为自己很穷,可还有一个连稻草都没有的人呢。”
——《巴比伦塔木德》释文《耐得林》篇
罗马统治者提内姆斯·卢浮斯问阿基巴拉比:
“倘若你的上帝热爱穷人,那他为什么不给予他们东西呢?”
阿基巴回答道:“通过贫困的磨难,可以使我们摆脱地狱之苦。”“而与上帝意志相反,你的每一次慈善行为都该受到指责,因为你的行为跟上帝的意志不相容。”提内姆斯·卢浮斯说道。
“我用一个比喻来解释吧:假如一个凡间国王对他的侍从生气,把他打入监狱,并发令不给他吃喝。有个人却去给他吃的喝的,这事让国王听到了,难道他不会很生那个人的气吗?你被称为上帝的仆人,正像书里所写的一样,而对我来说以色列人都是仆人。”阿基巴拉比回答道:“我用另一个比喻来解释吧:倘若有个凡间的国王生他王子的气,把他打入监狱并命令不给他饭吃,不给他水喝。有人却去给他饭吃,给他水喝,这事让国王知道了以后,难道国王不会报答那人?我们被称为上帝的孩子,正像书里所写的一样,‘你们是上帝的孩子’。”
——《巴比伦塔木德》释文《巴瓦·巴特拉》
我们期望的难道就是这么一种斋戒?使人们在这一天里挨饿?把头叩得像纸莎草一样摇摇摆摆?沉浸在悲切的气氛中?这就是你所谓的斋戒日,使上帝欢颜的一天?
绝不是!这才是我所期望的斋戒:
去摆脱邪恶的压力,去解除绳索的束缚,让被压迫者获得自由,打破一切枷锁。
和饥饿者一起分享你的面包,让那些可怜的穷人去你家里;给裸者衣穿,不要怠慢了你的穷亲友……
倘若你能排除来自你心中的压力;放下指责别人的指头,丢弃邪恶的话语,给予饥饿者以你的怜悯之心,让这些饥饿的生灵感到满足。
你的光辉就会在黑暗中显现,你心中的幽影就会像正午天一样消失无踪。
——《以赛亚书》第58章
在一次旱灾中,阿巴胡拉比在梦中听到一种声音:“让彭陀卡卡(一个一天中犯了五次罪的人)去祈求老天普降甘霖免除旱灾吧。”
彭陀卡卡照办,于是雨便降临了。阿巴胡拉比传唤了他。
“你做了什么样的工作呢?”拉比问他。
“我一天中犯下五次罪。我雇用妓女;我是剧院的侍从;我把那些妓女的衣服拿到洗澡房;我当着她们的面跳舞;我敲打鼓乐器。”
“那你做过什么样的好事呢?”
“有次我正清扫着剧院,有一女人走了进来,站在剧院后台哭泣。‘你怎么啦?’我问她,她答道:‘我丈夫被关在监狱里,我来这里出卖肉体就是为了挣到足够的钱让他获得自由。”
“听完她的哭诉,我卖掉了我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床铺和**用品。我把所得的钱交给她并告诉她去赎回她的丈夫和赦免自己的罪过。”彭陀卡卡回答说。
阿巴胡拉比说道:“所以你祈求老天降雨是应该得到回报的。”
——《耶路撒冷塔木德》释文《塔亚尼特》篇
有许多例子可以说明借比给予(别人东西)更好些:
卢宾是个诚实的人,他请求西米昂借给他一点儿钱,西米昂毫不犹豫就把钱借给了卢宾,并对他说:“我真的想把这点钱作为礼物送给你。”
西米昂的话使得卢宾难堪极了,并感到受了侮辱。于是,他再也不向西米昂借钱了。很清楚,在这件事上,如果西米昂不把钱作为礼物送给卢宾会更好些。
——虔诚的犹太《虔诚者训》第1691部分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比贫穷更糟糕的了——它是所有痛苦中最可怕的。一个受贫穷压迫的人好像世界上所有的麻烦都会落到他身上,《圣经》中提到的所有咒骂都会落在他身上。
我们的拉比说,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天平的一边,那么天平那边就是贫困,贫困将在重量上超过它们之和。
——《出埃及记·拉巴》第31章
有个人一辈子都很自私。在他临终前,他的家里人要他吃点东西。“假如你给我一个至少煮鸡蛋,我会吃的。”他答道。
正当他准备吃鸡蛋时,有个穷人出现在他家门槛边行乞:“可怜可怜我吧!”那个临死的人转身叫他家人把鸡蛋给那个穷人吃。
三天后,他死了。
过了一段时间后,那个死者出现在他儿子身边,儿子问他:“爸爸,你去的那个世界怎么样?”
那死鬼父亲答道:“把你的实践付诸慈善,你就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纵观我的一生,我做过的唯一慈善行为就是把那只鸡蛋给了那个穷人。于是,我死时,那个鸡蛋的价值就超过了我曾犯下的所有罪过,我已被允许去乐园了。”
这件事告诫人们:“永远别停止积点善德。”
——民间传说,见摩西·卡斯特编辑《拉比的事迹》
如果你想拯救一个人于污泥之中,不要以为站在顶端,伸出援助之手就够了。
你应该善始善终,亲身到污泥里去,然后用一双有力的手抓住他,这样,你和他都将重新从污泥中获得新生。
——卡尔材的哈希迪克·拉比·所罗门·本·梅尔哈—莱维
一个已经完成抚养儿女义务的父亲为了使自己的儿子研究《圣经》,使女儿受到训练走上正直的道路,而依然向已经成年的儿女提供资助,是一种慈善行为。这些原则和限制也同样适应于儿女向父母施予救济的情况。事实上,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在施予救济时,自己的父母子女比别人要有优先权。
一个人应先向自己的亲戚施予,然后再向他人施予。自己家中的穷人在接受施予方面要优先于本城的穷人。自己城中的穷人在接受施予方面要优先于其他城市的穷人,以色列领土上的穷人在接受施予方面优先于以色列领土以外的穷人。
——约瑟夫·卡罗《犹太法的规则》第2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