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是世界十大名报之一,创办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各国政府必订的报刊之一,其中有许多专栏经常被同行购买,进行转载。它的创始人是犹太人亨利·雷蒙。
雷蒙自幼家境贫寒,却酷爱读书。他凭着对知识的渴求,顽强地坚持自学,终于学有所成,写得一手好文章。
雷蒙16岁时,当了小学教员,开始自谋生计。雄心勃勃的雷蒙并不满足于默默无闻的教书生涯,4年之后,20岁的雷蒙便辞去教师之职,只身前往纽约寻找发展的机会。
雷蒙最擅长写文章,到纽约后,他决定先从事笔耕。他首先向加里尼经营的《纽约人报》求职,并被雇用。
然而《纽约人报》经营不佳,不到一年便关门大吉了。后来,加里尼又创办了《论坛报》,雷蒙的职位被保留而且受到重用,他集编辑、文笔、记者于一身,薪水由每周8美元增加到20美元。
1843年的一天,雷蒙奉加里尼之命去波士顿访问一名政治家,并随身带了一名排字工前往。采访完毕,他们赶乘夜班轮船到纽约,在途中雷蒙就完成了采访稿,并由排字工及时排版。天亮前,轮船抵达纽约港,这篇文章刚好赶上上版。于是,《论坛报》当天早上就刊出了对政治家的专访,比其他报纸提前了整整一天,雷蒙因此出了名。
雷蒙并不安心于在人之下的工作,几个月后,他辞去了《论坛报》的工作,入聘《问讯报》。数年后他又辞职,决定自己创办一家报纸。
他首先找到银行家乔治,乔治对办报非常有兴趣,而且很信任雷蒙的能力,便提出一个集资10万美元的办报计划,请雷蒙详细列出新报纸内容以便向社会公开招股。后来乔治又拉了银行界的一个朋友加盟,成立了“雷蒙乔治有限公司”。乔治任公司的董事、经理,兼《纽约每日时报》(后改名为《纽约时报》)的发行人,雷蒙任总编。公司发行了股票,每股1000美元,预期筹资7万美元。
创业之初,报社蜗居在纽约一幢未建成的楼房里。由于该建筑商中途破产,楼房尚未安装门窗,因资金缺乏,报社暂时屈就于这座没有任何安全保障的楼中。当时电灯还没发明,办公室煤气也没安妥,晚上只能用烛光照明,室内光线昏暗,写稿、排字非常不便。
《纽约时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其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了打开市场,《纽约时报》前几十期的售价仅为1美分,比一般报纸的零售价低了一半。同时,为了加快印刷速度,《纽约时报》又采用了比一般印刷速度高几倍的卷筒式印刷机,发行量与日俱增。
一周后,雷蒙又出新招,他提出了一个免费向纽约50万市民赠报一周的计划,并将每周的报费定为6分钱。
结果不出所料,不到10天,订户就超过1万户。此时,雷蒙的7万美元创办费已差不多花光了,报社在雷蒙不惜血本的大胆冒险后,终于扭亏为盈。
在《纽约时报》庆祝创刊一周年的活动中,雷蒙发现了报纸的两个大问题:一是报社的面积太小;二是报纸上广告的内容太多,影响销量。
为此,雷蒙做出了迁址、压缩广告及增加广告费的决定。他在报纸上公开了报社的困难,向广告客户和读者道歉,并保证迁址后将增加报纸篇幅。雷蒙如此诚恳的态度,客户们当然乐意接受。
雷蒙和乔治先后去世后,米勒接替了《纽约时报》总编的职务。由于米勒心有余而力不足,报社面临倒闭的危险。这时,报业天才奥克斯收购了时报,并使之重振雄风。
奥克斯是德国犹太移民,曾先后担任过几家报纸的主编,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干才。他接管《纽约时报》后,立即对报纸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当时,纽约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口也大量增加,这为奥克斯大刀阔斧的改革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在内容方面,奥克斯增加了经济、金融等广大读者关心的热门话题,增加了“周末书评”专栏,该专栏内容新颖,很受同行重视,也深受读者喜爱。在丰富时报内容的同时,奥克斯又对时报的版面进行了改革,使版面令人耳目一新。
此外,奥克斯还将时报零售价从3分降至1分,报纸销售量立即增到4万份。1分钱1份,薄利多销且广告费也大增,时报仍然有利可图。
1900年,《纽约时报》销售量突破10万大关,是奥克斯接管前的10倍之多。
4年后,奥克斯用259万美元建立了“纽约时报”大厦。大厦高22层,在当时的纽约如鹤立鸡群,奥克斯还将纽约市第42~47街命名为“时报广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同年8月26日,《纽约时报》以题为“柏林飞艇空袭安特卫普”的文章报道了德国对比利时的空袭。“空袭”一词是他们首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时报销售量突破了30万份。
1928年“星期刊”销售量达70万份,日报销售量达41万份,年利润达2700万美元。
现在,《纽约时报》已成为全世界的一位报业巨人,其地位傲居全球十大名报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