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旁边有个很大的城中村,村里有条巷子,里面卖的各种小吃都有,北京烤鸭、化州糖水、猪脚姜、万州烤鱼、重庆酸辣粉、武汉热干面、长沙臭豆腐,还有江西瓦罐汤,几乎应有尽有。有时候我路过那里,都会被新鲜出炉的食物吸引,刚掀开锅盖的食物,迷蒙热气中,总能唤起人的食欲,而如果那食物还有香味,那就更让人欲罢不能。
在巷子的二百米开外,是一条食街,各种饭店餐馆就更多了,北方饺子馆、荆州私房菜、狗肉汤、霸王农庄,令人目不暇接。很多人在那里请客吃饭,聚会休闲,晚上几千人在马路牙子上,乌压压一片,热闹非凡。
我有几次路过那里,看到他们都好兴奋,烤鱼嗞嗞冒泡,散发着焦香;香辣虾、香辣蟹火红耀眼,让人直流口水;还有碳烤生蚝,散发着海鲜特有的香气,风吹烟散,味道吸入鼻内,让人想就此坐下,一醉方休。而看吃饭的食客,推杯换盏,谈笑风生,个个都很开怀,那一刻,我想,如果我能坐在这里就好了,那样的恣肆饕餮,快意江湖,也许是一种快乐。
那个地方被美食节目报道过好几次,的确蛮有特色,有次我们就去吃了一家重庆烤鱼,但我们发现那不是我们的味。更重要的是,那里都是成群结队的人,吆三喝四,猜拳行令,或者啤酒成瓶,一扎一扎地猛倒,大家都是大大咧咧的性格,跟我不合拍。
我有点不屑于那条巷子和美食街。但奇怪的是,到了外地,就会放松这种警惕,反而觉得一切都是好的。
比如,去武汉,会在户部巷吃小吃,一直从八点多吃到十一点多,各种各样的都尝试一番。去北京也是,朋友带我去吃北京地道小吃,我居然兴奋得不得了。
前几天去合肥,这种剧情再次上演,先是吃了一个烤饼,两元一个,松脆酥,助手说这是特色,一定要买,于是我买了两个。然后,看到烤猪蹄的,觉得很有特色,站了很久,想买又担心是用沥青去毛的,不敢买。然后到下一家,看到卖烤面筋的,禁不住**,就想尝尝了。其实,烤面筋的器具非常焦黑,灰尘满布,放上去的辣椒粉也来路不明,面筋是怎么做出来的更毫不知情。但当时根本不想这些问题,带着旅人的奇异心情,看什么都是新鲜的,觉得这是地方特产,好不容易来一次,这次不尝下次可能就没机会。所以,兴奋之下,拿着边走边吃。
之后又吃了鸡蛋饼、串串香。结果,晚饭,主办方招待的徽菜,我却吃不下了。更要命的是,街头烤饼的后遗症是我第二天就上火,身体毒气大发,这才后悔,当初不该吃街头小吃啊。可是,当时不觉得啊。
回头想想,合肥街头的小吃和深圳巷子里的小吃有什么区别呢?什么区别都没有,都是一样的大路货,一样的随意、普遍,一样的垃圾食品,一样的来路不明,一样的形迹可疑,唯一的区别是一个在合肥,一个在我身边。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总是觉得身边的东西是不好的,同样的东西到了远方,却又觉得新鲜。我们的心不在此处,都在遥远的他乡,这就是生活在远方,生活在别处。
回头看看,也许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他明明挺好,就只是因为在你身边,所以被忽略了,有没有这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