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雪窦飞瀑(1 / 1)

千寻之旅 熊召政 1304 字 3个月前

未到雪窦山时,只知有一个雪窦寺。相传一千六百年前,这雪窦山上就有人结庐事佛。但它声闻于天下,却是宋朝景祐年间的事。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曾梦游一寺,醒来后,不知该寺在哪里,便下令全国各地将山川寺院绘图呈上。他逐一披览,看到雪窦寺图时,感到就是他梦中所游之地,便下令赏赐。从此,雪窦寺声名大振。唐、宋、明三朝,佛教禅宗大兴于天下,不少高僧大德,来雪窦寺驻锡。皇上的恩宠,加之禅宗的推崇,这雪窦寺成了“天下禅宗十刹”之一。

雪窦寺的名声在冷落了数百年之后,近年又重新雀跃了起来。盖因这雪窦寺在蒋介石的老家溪口附近,老蒋曾多次到这雪窦寺中敬香礼佛。老蒋笃信佛教,为了和宋美龄结婚,才不得不依夫人要求皈依基督教。但成了基督徒的老蒋,每次回到故乡,仍会带着宋美龄到这雪窦寺中烧一柱香的。

在老蒋之前,还有一个历史上著名人物,即唐朝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兵败后,他隐姓埋名,躲到这雪窦寺中当了一名和尚。传说寺前的含珠林,即是他的墓地。

因为这些故事,动了我的游兴。

到雪窦山时,已是下午三时了。此番江浙之行,一连七天,尽是雨天,今天从杭州出发,车行杭甬高速公路,天稍稍开朗了些。我庆幸总算能获得一个不雨的天气。但一入雪窦山,又是细雨蒙蒙,参差高下的山峰,皆在雨雾缭绕之中。乍暖还寒时节,山中尚有些勉强的新绿,被雨雾这么随意的一遮一掩,竟无多少生气了。

在雪窦山风景区的门口买了门票,让司机把车开到雪窦寺的门口等,我则沿门左的石板路拾阶而去。我并不知道这石阶通向哪里,只是觉得,撑一把伞,在这寂静无人的山道上踽踽地走,实在是难得的享受。

忽然,一阵轰隆轰隆声,颇有撼山之势,细听,是水声。山中哪来这么粗壮的水流呢?踽踽的步态顿时匆匆起来了,前行不过百米,拐过一个山嘴,一条妩媚可爱的溪水,悠然泊在夹峙的两山之中。

清溪之右,水流来处,穿过三三两两的绿树,约有里把路的地方,是一片白墙青瓦、斗拱飞檐的建筑。那必定就是雪窦寺了。清溪之左,水流向的地方,是一处断崖,我走向断崖,拽着一颗小树探头一望,顿时头晕目眩,好高好高的断崖,壁立千仞。这股可爱的溪流由此跌下去,换回的,便是这一阵阵的春雷一般的轰隆之声了。

这时,我才看见断崖边的石碑,书有三字:千丈岩。

溪水对面的山路上,有人声。我涉过溪水中的石步,过到山路上。路里有四五家专卖山货和纪念品的小店,路外是一处突出的岩石。岩石上悬空建有一个小台,这时,正有人在上面摄影。

“来吧,照一张千丈岩瀑布,这里是最好的地方。”一位胸前挂着美能达相机的女摄影师招呼我。

“我不照相,只想看看瀑布。”

说着,我准备登上小平台。女摄影师拦住我,说:“上去看看可以,但得交一元钱。”

我想,这台子大概是她出资建的,一元钱也不贵,就给了她,上了台子。

不作美的天公到底还是留了一线人情,淅淅沥沥的雨停了,接着风来,呼呼啸啸地把粘在千丈岩上的烟云一个劲儿地扫走。这一短暂的过程大约只有五分钟。但这宝贵的五分钟,毕竟能让我一睹为快。

这千丈岩是一堵环形的大石壁,一排簇拥的峰头,到这里突然被齐斩斩地劈开,露出丹霞地貌的赭红色岩石。那道清泉便是在这巨大的丹石屏风上飞流而下。屏风之中,有一块突出的岩石,飞流正好落在这块岩石上,被击成无数晶亮细碎的珍珠,飘飘洒洒,迸发而落。而这石屏千仞奇绝,在半空中迸散的珍珠,想落入谷底还不那么容易呢,谷底一阵风来,轻盈的水珠受风而舞,梳成烟,漫成云鬓,凭空浮沉,贴壁飞动。如霞的岩石,在羽衣一样飘扬的飞瀑中,若隐若现,如醉如痴;似真还幻,似幻还真。站在台子上的我,顿生了今夕何夕的感觉,真想纵身一跃,和眼前这亿万兆的光子、电子一起披发而舞。

然而,我终究没有勇气,去做这生命的舞蹈。可是,听路边小卖店的妇人讲,老百姓的口头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本是这千丈岩飞瀑旁发生的一个故事。

据传雪窦寺的一个小和尚打死了几只老鼠,寺中方丈认为小和尚开了杀戒,为了得到超度,要求小和尚跳下千丈岩赎罪。小和尚来到崖边,望着冲跌而下的飞瀑,完全没有自杀的勇气。但师命又不可违抗,不禁伤心落泪。此时有一位屠夫路过,见小和尚哭泣,便问原由,小和尚据实相告。屠夫听罢,心想,这小和尚只不过打死几只老鼠,方丈就要他跳岩赎罪,我这当屠夫的,几十年来,杀猪宰羊,少说也有几千头。比之小和尚,赎罪的应该是我啊!这么一想,屠夫起了忏悔之情,顿时双目一闭,便从这瀑布口纵身一跃,跳下千丈岩。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只仙鹤箭一般飞来,将屠夫稳稳托住,直上九天而去了。

听罢妇人讲的故事,我立刻想到黄巢,他兵败躲进雪窦寺,乃是将做皇帝的美梦转成入佛的痴想了。近年来,还有一个传说,当了四十天大顺皇帝的李自成,并没有死在九宫山,而是躲进湘西石门寺当了一名和尚。前几天,游灵隐寺,在介绍灵隐寺的小册子中,看到有写《讨武曌文》的骆宾王在此出家的说法。还有人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也在四川做了和尚。历史上这些有名的造反派,到后来都皈依佛门。姑且不论是否有些史实,即使是真的,这几个人的和尚生涯,绝不会是自觉自愿的。遁入空门,乃是英雄的末路。至于人们为什么要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佛家典故,安放在这千丈岩前,我想,肯定与传说黄巢在雪窦寺出家有关。但是,黄巢并没有从这千丈岩跳下去,而是在雪窦寺中圆寂了。否则,含珠林是其墓地的说法,又不能成立了。

千丈岩飞瀑,是自然之大观,是雪窦寺中最为瑰丽的胜景。但是文化典籍赋予它的浓郁的佛教色彩,在中国的成了名的瀑布中,如庐山三叠泉、贵阳黄果树、黄河的壶口瀑布等,却又是绝无仅有的。

从千丈岩畔下来,走到雪窦寺,只见山门上有四幅对联,其中一幅是:

淌下来看上去,垂流趣在仰观,高瀑似含禅意。

装进去倒出来,废物并非无用,布袋也有佛心。

近年来,雪窦寺重修,规模更胜从前。而且,这里更成了布袋和尚(传说是弥勒佛)的道场。上面的这幅对联,一句写千丈岩瀑布,一句写布袋和尚。即心即佛,触物皆禅,本是智慧的事。只是这“高瀑似含禅意”,究竟起来,其意义恐怕不仅仅在“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简单的公案之中。当地人讲,看雪窦飞瀑,最好是跑到山脚下去仰观,据说那样,才能获得真正的“高山仰止”的感觉。但我是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寻找那样的感觉,只有留待下一次了。

199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