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1 / 1)

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甚至开始“反英雄”。他感慨道:“年轻时崇拜的大英雄都是完美无缺的,后来才发现,真正的英雄,他也有普通甚至卑鄙的一面。”

金庸一生最后悔的事情,是关于他的大儿子查传侠的。1976年10月,金庸的大儿子査传侠在美国哥伦比亚自杀身亡,年仅19 岁。当时金庸听到这个消息,悲痛欲绝,甚至有想跟着自杀的冲动。

那段时间查传侠因情感受挫,心情极其低落,多次找金庸谈心,但金庸却以写稿忙为由拒绝了儿子,这让查传侠感到亲情的疏远和淡漠。

查传侠的过世是金庸一生的伤痛和遗憾,他 80岁的时候,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您这辈子有没有什么遗憾的事?”

金庸声音哽咽地说:“最遗憾的,就是我儿子在美国自杀了。他为了爱情,自己上吊死了。”

查传侠过世后的五个月后,也就是 1977年 3月,《倚天屠龙记》出了单行本。当时金庸在书后写了篇后记,整篇后记只有 800字左右,写得散漫而节制,最后的结尾是:“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

这最后一句“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其实是在表达丧子之痛,只是说得极为隐晦。这时,金庸已“明白了”那种撕心裂肺的悲痛。

在查传侠过世后的几年里,金庸在佛经上的研究花费了大量精力,希望能借助佛教的智慧,抚慰心中的那一份伤痛。

1991年,67岁的金庸退出《明报》集团管理层,从此去周游列国、教书旅行、静修研经,将《明报》卖给了企业家于品海。很多人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他死去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