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说:“我们每个不甘心平凡的人,都期待鲜活的生命,渴望难得的放纵。至少希望在书里读到另外一种生活,懂得体会有生命的人拥有的生活。于是有了武侠小说,有了金庸。”
金庸所创作的武侠小说,用一副对联可以概括: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他的小说温厚淳朴,平平静静讲故事。单看如明清豪宅的部件,平常无奇,稳扎稳打,等所有部件合成建筑后,严丝合缝,大气端凝。
金大侠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于海宁望族。他们家“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连康熙皇帝都曾为查家宗祠提字:“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1952年,金庸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与梁羽生相识为友。当时人们都爱读武侠小说,总编辑安排梁羽生编写了《龙虎斗京华》,提议让金庸也写一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金庸开始踏上武侠小说的创作之路。1955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没承想大火,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
此后,金庸自己创办了《明报》,初期经营困难,销量非常不好。金庸那段时间很标题党,后来仍不见起色,为了促动报纸的销量,开始在报纸上连载自己的武侠小说。凭着《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等,救活了《明报》。
大众读者们是脆弱的,连载过半的时候,读者们根本接受不了小龙女和杨过这对情侣走向悲剧。在金庸原有的设定里,小龙女从绝情谷一跳,就没有下文了。最后为了照顾读者,写了个圆满的故事。
当时国外的很多中文报纸都要转载他的武侠小说,一般都等他的小说在香港连载出来了,然后由记者坐飞机带回报社转载。但是到了小说的紧要关头,有的报馆为了抢先刊登,就直接利用地下电台设备,通过电报来传送新鲜出炉的连载内容。
20世纪 50年代、60年代中国基本没有电话,有急事只有打电报,而发电报是按字算钱的。1958年,全国实行统一价目,不分地区,不分明码密码,普通电报每字 3分,值现在的 30块不止。用电报来拍武侠小说,这在报业史上算是破天荒的举动。这些小说发行单行本后,就成了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超级畅销书。金庸也被称为“现代华人世界拥有读者最多的小说家”。
但是他的成就并不只限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他还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就算把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方面的成就拿掉,依旧不影响他成为一个出色的人。金庸刚开始办报社的时候,很拮据,经常发完工资就两手空空。他牌技很好,发完工资就请员工到家里打牌,再把钱赢回来。
后来《明报》做大了,有钱了,他还是请员工到家打牌,但都故意输钱,就当是给员工们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