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命题说:如果一命题p是真的蕴涵它自己是假的,则它是假的。右角的号数是原书中此命题的号数。)
(这命题说:任何命题蕴涵一真命题。请注意此处的蕴涵是所谓真值蕴涵。此点在第四部会提出讨论。)
(这命题说:如果P是真的蕴涵q是假的,则q是真的蕴涵P是假的。前一部分为一假言命题,如果P真则q假;后一部分亦为一假言命题,但对于前一部分等于说否认前一部分的后件,亦即否认前一部分的前件。)
(这命题说:如果在P真条件之下,q蕴涵r;则在q真条件之下,P蕴涵r。在真值蕴涵的情形之下,前后两部分的p、q可以更换位置。参见G. Moore,Philosophical Studies一书中关于外在关系的讨论。)
(此处最后一行括弧内的数目表示(1)(2)皆真,(2)既为(1)之前件,则根据(1.1)(1)之后件亦真,而(1)之后件即为所欲证明之命题。以上2.05,2.06,在P. M. 称为三段论原则。以后的“Bardara”三段论即由它们推出。)
(此为同一原则。在P. M. 中同一原则与同一律不同。本书不讨论这一点。)
(在此证明中请注意以下诸点:设以为p1,以为p3,为p4;以上(3)行表示p1蕴涵p2,(4)行表示p2蕴涵p3,(6)行表示p3蕴涵p4。最后证明的命题为p1蕴涵p4。为使推论的层次严谨起见,此证明利用2.05所表示的三段论原则,证明p1既蕴涵p2,p2既蕴涵p3,(8)行表示p1蕴涵p2蕴涵p1蕴涵p3,(9)行的结论是p1蕴涵p3,(10)行的推论是P3蕴涵P4蕴涵P1蕴涵P3蕴涵P1蕴涵P4,而此最后即为所要证明的命题。
此证明中有连锁推论;若从简便,由(3)(4)(6)已可以得P1蕴涵P4的结论。
同时如果利用“ ”的定义,则第四基本命题即为此处所要证明的命题。)
(以上2.14、2.15、2.16与2.03那一命题相似,属于一类。它们都是表示否认后件亦即否认前件。至于前件与后件单独地究竟为真为假与它们当然无关。在P. M. 中这四个命题称为principles of transportation。)
(2.17与2.01成一对。2.01说:如果P是真的蕴涵P是假的,则P是假的;2.17说:如果P是假的蕴涵P是真的,则P是真的。这里前后两部分仅说是“真”或是“假”,但“则”字后之“真”,可以有必然的意义,“则”字后之“假”,同时也可以有不可能的意义。)
(此命题与2.02成对,均为真值蕴涵的特别情形。2.02说:任何一真命题被任何命题蕴涵;2.19说:一假命题蕴涵任何命题;这一点在第四部还要提及。)
(此证与原书中的证明不同。因为我们抛开了好些命题,我们不能用原来的证明。可是,一个证明用不着这样长,读者可想方法求短的简单的证明。此后有好些证明都不是原书中的证明,但本书没有特别表示它们不是。)
(此命题说:如果p不蕴涵q,则q蕴涵p。如果所谓独立的命题是彼此没有蕴涵关系的命题,则本系统的命题没有独立的。)
(这命题说:如果p是真的,则q是真的蕴涵p与q都是真的。这命题可以是一种推论的方式,至少在本系统范围之内,我们可以利用它把两个分别断定的真命题,合起来断定其为真。例如2.28与2.29可以使我们得“├:p·q·≡·~(~p ~q)”的结论。)
[(2)·(6)·1.1]├:~(p·~ p)
(此为“矛盾律”:“P是真的又是假的是假的。”我们以“与”的思想表示矛盾律,以“或”的思想表示排中律;“或”的思想出现在前,所以排中律先矛盾律而出现。这不过是说在本系统的成文秩序中,排中律在前,矛盾律在后,这与它们彼此的重要问题没有关系。
在此证明中,我们利用排中律去证明矛盾律,这当然纯是根据于成文的先后;设成文的先后反转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矛盾律去证明排中律。)
(此两命题均为三段论原则之另两种表示,以后亦利用之以为推论。这两个命题与传统的三段论比之2.05、2.06更为切近,2.40使人想到“barbara”。情形当然不同,因为这里的p、q、r,不必是传统三段论中的A、E、I、O那样的命题。)
(此命题说:如果p是真的,而p蕴涵q也是真的,则q是真的。
请注意在此证明中,由(5)(6)而得(7)的结论,其推论与2.41这一命题相似;我们可以把它写成:
不同之点如下:
(一)在证明中的推论,(5)与(6)两前件本系统均断定其为真,而在2.41这一命题中,p与p q两前件,我们仅假设其为真,究竟为真与否,无从说起;2.41所断定的是整个的命题,而不是前面那一部分。
(二)在证明中的是推论,是inference。而在这命题中的是蕴涵,是implication。推论说得通的时候,定有蕴涵关系;但有蕴涵关系的时候,不必有推论。在证明中,我们可以说(5)是真的,(6)是真的,“所以”(7)是真的;2.41这一命题虽是真的,而我们既不能说前件是真的,我们也不能说“所以”后件是真的。
(三)证明中的推论的根据是1.1那一基本命题,由此可以知道1.1与2.41为不同的命题。)
(此命题所表示的可以用所谓anti-syllogism为例。设有以下甲乙两组的命题,以普通的三段论的形式表示之,2.42说甲组蕴涵乙组。
请注意以上的例有很不妥当的地方;2.42这一命题没有断定p、q、r之为真为假;用普通语言表示,它不过是说如果甲组是对的,乙组也是对的。)
(此命题与第六基本命题成对,第六基本命题表示“或”方面的关系,而此命题表示“与”方面的关系。)
(以上2.54、2.55、2.56,三命题表示命题的真假值相等有自反质(self-reflexive)、对称质(symmetrical)、传递质(transitive)。蕴涵仅有自反与传递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