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和平民有什么区别?同样聪明、年龄也相仿的两个人,只因为家庭出身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命运,一个锦衣玉食,一个却破衣烂衫。在好不容易巩固了共和制之后,罗马又迎来了一个新问题:共和似乎背离了人们的初衷,成为贵族阶级专有的权利。
布鲁特斯当初建立共和制的目的,是不让国王再骑到民众头上作威作福,因此他用两位执政官取代了国王,还给了民众监督执政官的权力。后来瓦莱里乌斯执政,他为了维护民众的利益,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可是,共和制在罗马扎根不久,长期以来国家最高权力者、元老院和森都里亚大会三足鼎立的权力结构就开始瓦解。原来所说的惠及全体国民的共和,成了仅供贵族阶级享用的奢侈品。也就是说,罗马并没有实现真正彻底的共和,只是由王政时代国王一个人的专政变成了多个人——贵族阶级的专政。
贵族阶级大都非常富有,可以通过缴纳税金的方式免于服兵役,而且他们还有大片的农田和牧场,以及最强有力的武器——被保护民。罗马贵族之所以能够成为贵族,并不是因为他们具有高贵的血统,也不是因为他们备受国王或执政官的青睐,而是因为他们是一家之长,其门下具有众多的因血缘、地域等关系而联系在一起的人,即“被保护民”。
被保护民主要是贵族的亲戚、随从、家丁和奴隶,他们依赖于贵族而生存。具体来说,如果被保护民决定创业,那么贵族往往会鼎力相助,甚至求助于跟自己关系不错的其他贵族,以便被保护民能够尽快开业。除了就业问题之外,在子女的婚姻、教育乃至诉讼问题上,贵族也有义务和责任为被保护民提供意见和帮助。
贵族也离不开被保护民,二者之间是自然而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当贵族的财政状况出现问题时,被保护民会把自己兜里的钱掏出一些给贵族,帮助他渡过难关。万一贵族被人绑架,被保护民会奔走相告,多方筹集赎金。而且,由于被保护民人数众多,贵族收到的“保护费”自然也多,因此即便不劳动也能无忧无虑地吃大餐、睡大觉。贵族阶级需要操心的,只是利用自己的权势帮助被保护民们解决他们无力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贵族和被保护民相互依存,所以当贵族因为拥有辽阔的牧场而必须缴纳大笔税款或提供大量兵源时,被保护民都会自觉地走上战场;当贵族遭到外界的袭击时,被保护民会跟贵族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的依托并不是土地,而是人。因此,虽然他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是他们非但不弱小,反而深深地扎了根,是一股难以撼动的力量,势单力薄的平民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
另外,每年的执政官选举,也是由元老院这个主要由贵族阶级组成的团体负责的,无论怎么选,平民都很少有机会成为执政官,理由是平民大多不具备担任执政官的能力。这一点不无道理,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执政官和元老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以至于罗马这个三足之鼎就像缺了一条腿似的,不再稳固。随着执政官和元老院逐渐合二为一,平民的意见几乎不再被采纳。
在法律问题上,也由贵族说了算。有一位名门望族出身的青年看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遗憾的是这位姑娘是平民出身,而罗马的法律是禁止贵族和平民通婚的,要想把这个美丽的姑娘据为己有,贵族青年只能让她做自己的情人或奴隶,但是他又没有把握确定她愿意当自己的情人,就指使他的一个手下对外宣称这位姑娘是他们家的女奴所生。由于奴隶的孩子仍然是奴隶,而奴隶又是奴隶主的私有财物,所以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位姑娘。
此时姑娘的父亲正在前线打仗,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他立刻回到了罗马。见到被强行霸占的女儿,很少落泪的他忍不住老泪纵横,随后将一把短刀刺进女儿的胸口,说:“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自由。”
一切都由贵族说了算,平民们只有逆来顺受,把一个人的专政变成多个人的专政,就是所谓的共和吗?平民们陷入了困惑和不满之中,他们爱自己的国家,愿意为自己的国家流血、牺牲,但他们也希望自己有被尊重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