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人有着很强的危机意识。任正非说道:“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者的进步和发展咄咄逼人,我们稍有松懈,差距就可能再次拉开;而且国内同行的紧紧追赶,使我们不敢有半点懈怠,客观上促进了我们的快速进步。”正如任正非所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有时就差这么一点点火候,只要思路再灵活一些、方法再得当一些,危机可能会转化为良机,从而使自己反败为胜。
在松下电器,不论是在办公室,还是会议室,或是在通道的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一幅张贴画,画上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巨轮,下面写着:“能挽救这条船的,唯有你。”其危机意识可见一斑。任正非也始终在思考,在华为公司,我们的冬天意识是否那么强烈?是否传递到了基层?是否人人行动起来了?
一直以来,危机意识已深入到了任正非的骨髓,成为其做事的首要原则。即使在华为高歌猛进、销售额直线上升的时候,任正非考虑更多的还是危机、危机……于是就有了2000年《华为的冬天》这一篇讲话。以下是节选: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沉没的,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怎样来处理,我们是不是思考过。我们好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这一天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有的只是危机感。企业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生存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上述讲话是在华为的销售额已经飙升到220亿元(合同销售额超过26.5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员工人数达到16000人,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位居第10位,且利润高居榜首的背景下发生的。任正非并没有沉浸在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里,他看到的是华为一派繁荣背后的危机。
在华为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任正非清醒地认识到,华为的管理成本居高不下,管理效益下滑,很多产品还存在瑕疵,售后服务尚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华为已经开始沾染大企业病,一些干部的官僚习气正在加重,创业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正在被淡忘……
无论是华为内部自省还是与国外的大企业相比,华为都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的危机,他希望华为人永远都不要大意,永远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19世纪末,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有名的青蛙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一口装了烧开的水的锅里,这只青蛙则在生死关头用尽全力,瞬间跃出那口可以将它置于死地的锅,跳到锅外的地面上安然逃生!半小时后,他们使用同样的锅,在锅里放满与自然温度相同的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又已经恢复了元气的青蛙再次放进了锅里。由于水温适宜,青蛙没有任何感觉。教授们悄悄地点燃锅底下的炭火让水慢慢地加热。青蛙优哉游哉地在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感觉到水的炙热,终于想起来要奋力一跳以逃命时,为时已晚。它欲跳乏力,全身瘫痪,慢慢就皮开肉绽,葬身于热锅之中。
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但这种改变是很难察觉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
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之所以能成为业界流传一时的“教材”,就是因为任总对华为企业发展的忧患意识让业界人士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可以说,如果没有自上而下强烈的忧患意识,所有的危机预警机制都会形同虚设。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只有14天”。而这个全球目前市值最高的软件巨无霸之所以能经历一次次包括来自美国司法部及各同行的围剿而安然无恙,恐怕与这种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无关系。
企业的危机是不可预测的吗?在我们回首许多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时,就会发现,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有事前的征兆,可能这种征兆大家已经见惯不怪,熟视无睹了。问题在于这些事前的征兆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重视,在哪些方面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对策,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排除了危机大范围爆发的可能性。
《华为的冬天》带给我们这样一个重要的启示——最危险的情况是你不去思考可能出现的危险。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危机总会不知不觉地到来,因此,企业就要预先做好准备。怎样做准备呢?那就是时刻树立危机观念,对企业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管理者有责任以长远的眼光关注企业的发展,把危机扼杀在摇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