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盲目创新(1 / 1)

华罗庚曾说过‘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公司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所以今年有很多变革项目,但每个变革项目都要以贡献率来考核。既要实现高速增长,又要同时展开各项管理变革,情况错综复杂,我们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在管理进步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反对形左实右。表面上看做得很正确,其实效率是很低的。

IT业的飞速发展吹出了许多泡沫,在泡沫破灭之际,华为也走进了冬天。这一契机不仅让任正非写出了经典的《华为的冬天》,也让任正非长舒了一口气:“华为在IT泡沫破灭后侥幸活下来,其实是我们当时的落后救了我们,落后让我们没能力盲目地追赶技术驱动的潮流。而现在西方公司已经调整过来,不再盲目地追求技术创新,而是转变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创新,我们再落后就死无葬身之地。信息产业正逐步转变为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电信设备厂商已进行和将进行的兼并、整合正是为了应对这种挑战。”

为此,直到目前,华为都强调要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改进创新。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04年前后,华为的研发人员已经达到25000名,研发资金高达七八十亿,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前18年里,华为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主要做的、所取得的是在西方公司的成果上进行了一些功能、特性上的改进和集成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表现在工程设计、工程实现方面的技术进步。任正非还补充道:“小改进如果不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个大目标来做,我们做的也是无益的工作,如果我们的这个创新不跟随大目标,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

当然,任正非是坚持创新的。在技术上的创新、在管理思维上的创新、在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始终是华为人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为创业伊始,就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力求领先于世界。他们立足于当代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高新技术,大胆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每年投入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科研开发,装备大量精良的开发设备和测试仪器,并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与国际上知名公司和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伙伴关系。科技领先,使华为跻身于世界少数几家能够提供CAC08-STP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的巨头行列;在移动智能网、STP、移动关口局、GPRS等核心网络方面形成领先的优势。实际上,如果没有任正非在企业草创阶段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借高利贷进行研发,恐怕华为难以有今天的成就。

正如任正非所说,“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执着进行研发投入的结果就是,2009年1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网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时表示:“第一次,一家中国公司在2008年名列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

抢占市场先机是非常必要的,这关乎一个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道路,因此所有的企业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进行技术改进。不过,华为在这方面并不是一味追求“高精尖”,对于超高的“顶尖”技术,华为从来不触碰,因为这部分技术根本无法转化成生产力,变现成现有的资金。它们或许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但这不是一个企业应该做的事情,应该交给科学家去完成。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任正非还特意警告华为研究项目部的研发人员:“卖不出去的研发成果就是奢侈性浪费,研发成果不能转化为商品,那就是失败!”

“适度领先,创新务实”的观点也得到了诸多华为内部人士的共鸣。华为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说:“创新也不能走向极端,研发和技术要紧密围绕如何帮助客户成功,要坚持商业和客户需求导向。不能任由技术创新脱离市场好的缰绳狂奔。”

新思想大多来自客户,许多革新性的公司都是从客户那里得到关于产品的最好主意的。向客户开放,倾听客户的意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调查客户满意度指数

调查客户的满意度,分析调查结果,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客户的满意或不满意程度有多高。因为指数是定量的,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有用的工具,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业务单位的结果进行比较。

2.反馈

为了能够更早地发现错误和更快地解决它们,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渠道接受客户的评论、抱怨和提问。当客户感到意见被重视,自然会产生参与经营的感觉,无形中提高了忠诚度。

3.市场调查

了解客户为什么离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向离开的客户展开调查,可以实现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切实发现企业在产品或服务中的哪些问题导致了客户的背离;二是最后尝试挽留客户。一家公司发现,仅仅是与离开的客户联系,仔细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就足以让他们中1/3的人回心转意。

4.一线员工培训

企业必须对那些直接接触客户的员工进行培训,告诉他们怎样更好地倾听,并学会在客户感受糟糕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企业还必须建立专门流程,让员工得以记录必要的资讯,然后传播给企业内的其他人员。

5.战略活动

有些公司走得更远,致力于将客户带进企业经营的每个层面。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邀请飞行常客帮助自己进行空姐的初选。

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继而获取利益,更多地倾听顾客的声音,从顾客那里寻找灵感,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创新,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