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 / 1)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同样的事物,在有的人眼中,稀松平常,在有的人看来,却可点石成金,关键就在于对事物的把握与运用。南先生将庄子讲给惠子的这个寓言故事娓娓道来,为我们讲述了运用的智慧。

一个宋国人,有个祖传的不裂手的秘方。风干天冷的北方,手是极易皲裂的,依据秘方冬日涂在手上,不生冻疮,防止手上皮肤开裂。因此,这户人家世世代代以漂布为生,都不会伤手。某天,一人经过此地,听说这家有此秘方,便以百金求购。这家人共同商议之后,认为保存祖传的秘方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以漂布勉强维持生计,还不如换得一笔不小的财富,于是把秘方卖了。这个购得秘方的人又做了什么呢?他到南方位于海边的吴越之地去游说吴王,替吴国操练水军。到了冬天,吴越交战,吴国的士兵涂了他的药,不怕冷,不生冻疮,大败越国,此人据此建功立业,吴王“裂地而封之”。

同样一个秘方,有智慧的人能够利用它得到封地,名留千古,而普通人却只是利用它世世代代替别人漂布。同样一个东西的运用,关键在于人的聪明智慧,运用方式不同,结果就有天壤之别。因此,穷困潦倒时不要怨天尤人,要靠自己的智慧去想办法翻身。任何思想,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不一定可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的聪明智慧能否得到巧妙运用,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古今中外,以“运用之妙”化腐朽为神奇的事例不胜枚举,其中一位犹太人的智慧更让人体会到“运用之道”的妙不可言。

1946年,一对犹太父子在美国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了。

然而,最终使他扬名的,仍然是每磅35美分的铜。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垃圾,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等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的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尘都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

看到这里,你或许能够明白些什么了,古今中外,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无论是不裂手的秘方还是废铜烂铁,都可以在巧妙的运用中产生令人啧啧称奇的效果。

美国的希尔顿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如果把这块钢板制成马蹄掌,它就值10美元;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00美元;但如果把它做成手表的摆针,你猜猜它的价值可以攀升到多少美元呢?25万美元!由此看来,这个世界上最值钱的并非物品本身,而是附着于物品中的智慧。

许多人都在瞪大眼睛寻找财富,他们不放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辛辛苦苦,寻寻觅觅一辈子,最后却落于平淡。其实,财富的真正获得不是通过实物的买卖,而是通过智慧。成功的人,能让他掌握的每一件东西变成财富,只要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

智慧人人都有,不同的是,有的人把它用成了小聪明,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

究竟是小材大用,还是大材小用,不在于材质本身,而在于运用之妙,人生也是如此。每个人最初都可能只是一块普通的钢板,价值卑微,但最后有的经过锤炼变成了马蹄掌,价值翻了一倍;有的则经受了更多的火焚拷打,最后成了价值更高的钢针;而那些真正打磨成才,将智慧运用得纯熟的人却成为了名贵手表的摆针,价值不菲。

人生在世,首先应该明白的是:自己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是钢板、马蹄掌、钢针,还是手表的摆针?是一辈子为人漂布,还是裂地而封?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大材小用,还是小材大用,最终还是要由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