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补教育的缺陷(1 / 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是朴素的本质;“文”是人们由实践中得来的经验、见解累积而成的人文文化。本质必须加上文化的修养,才能使人离开野蛮的时代,走进文明社会的轨道。

“质胜文则野”,是说如果完全顺着原始人的本质发展,忽视文化教育,则文化浅薄,流于落后、野蛮。“文胜质则史”,是说如果是文化进步的社会,文化知识掩饰了人的本质,就是过于斯文了。

南先生学贯中西,他认为中外历史皆如是,一个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太平盛世之后,国势一定渐渐衰弱,而艺术文化,却异常发达。艺术文化特别发达的时代,也就是人类社会趋向衰落的时候。罗马鼎盛时期,建筑、艺术、歌舞等随之渐渐发展至巅峰,而国运却转向衰微。

国家文化如此,个人亦如此。社会上有才干、有所成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同样,学校里功课好、老师喜爱的学生,迈入社会后也不一定会成就伟大的事业,反而多半会“泯然众人矣”。这恐怕也是教育的缺陷所在。

对此,澳大利亚的教育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在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中,有一项很特殊的课程——野外生存训练。这门课程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如今它已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被全面推广。孩子们从小学三年级,八九岁起就开始接受最初的野外生存训练了。野外生存训练的长短和强度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年龄有所不同,训练科目亦有许多种。一些比较常见的训练内容有:

1. 行军与露营训练。它要求学生自己背着行囊在特定的原始森林区或者野营训练区行走,食物常常是统一配给的罐头食品。晚上,学生们一般露营在野外,要学会选择安全地点露宿,搭帐篷、生篝火……

2. 峭壁攀爬与下落。它训练学生两方面的技巧:一是从地面顺岩石向上攀登,二是从峭壁或岩石的顶部滑落到比较平坦的地面。学生腰间会系上绳。

3. 划艇与漂流的技巧。参加训练的孩子们都要穿上泳衣并配备救生设备,他们要掌握划桨的相互配合以及湍流漂流技术,在自然的水域中学会避开激流,排除险情,最终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目的地。

4. 丛林识途与越野。训练学生在深山丛林里掌握识别地图的技巧,凭借指南针准确辨别方向,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走出丛林。

显然,这些训练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体力、技能和面对险恶环境时的应变能力,更激发了孩子挑战自然的勇气,砥砺了他们坚强的品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只有后天文化的熏陶与人性本有的敦厚、原始的朴素气质互相均衡,才能培养出完整和谐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