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抛去第一印象的枷锁 用心去深思(1 / 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南先生认为,孔子引用这四句古诗是说,看见棠棣开的花朵,反偏在一面,而引起一时的感想,了解任何一件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有些事之所以一时看不清楚,是因为它们近在眼前,反而使自己受到蒙蔽。偏差的过失,是由自己不注意去深思所致。干事业或为人,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忽视最浅近的地方和偏信最亲近的人。

三国时的周瑜和蒋干就上演了一出利用朋友的好戏,只不过周瑜的手法比蒋干更为高明罢了。

周瑜威武风流,胆识过人。当曹操挥数十万大军乘胜东下,东吴群臣闻风丧胆,纷纷欲降之时,周瑜作为中流砥柱,坚如磐石,受命于危难之际,进军于强敌之前,终于击败曹操,赢得了鼎足而立、三分天下的关键性胜利,为东吴政权创立了巨大功勋。而在赤壁大战时期,周瑜所上演的一出精彩的利用“朋友”剧目,可以说对最后取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时,不习水战的曹操数十万大军,重用了熟悉水战的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使曹军设置水寨,竟然“深得水军之妙”。熟悉军事谋略的周瑜心里很明白,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要想以劣胜优,必须扬长避短;而要扬长避短,就得变短为长。于是周瑜暗暗下决心:“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在周瑜绞尽脑汁设谋定策之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周瑜的故友蒋干来访,想利用与周瑜的私交,或者劝降,或者探察吴军虚实。周瑜一眼就看出蒋干的来意,于是马上就想了一条利用“朋友”的妙计。

当天晚上,周瑜大摆宴席,盛情款待老朋友蒋干。周瑜以“只谈私情,不谈公事”为由,堵住了蒋干劝降之语。席间周瑜开怀畅饮,喝得烂醉。夜间,周瑜佯作大醉之状,挽住蒋干的手说:“久不与子翼(蒋干的字)同榻,今宵抵足而眠。”当军中打过二更,蒋干起身,见残灯尚明,周瑜却鼻鼾如雷。这时蒋干突然发现帐内桌上堆着一叠公文,急忙近前观看,都是来往书信,其中一封写着:“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蒋干寻思,原来蔡瑁、张允竟然暗结东吴,于是将书信藏在衣内,到**假装睡觉。

大约在四更时分,有人入帐低声呼唤周瑜,周瑜故作“忽觉之状”。那人说:“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喝道:“低声!”又转过头来冲着蒋干喊了两声,蒋干佯装熟睡也没有作声。于是周瑜偷偷走出营帐,蒋干赶紧爬起来偷听,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后面的话声音更低,什么也听不清楚。不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又睡了起来。

五更时,蒋干低声喊了周瑜几声,周瑜沉睡没有应声,蒋干见周瑜熟睡未醒,当即披上衣服,溜回江北。他向曹操报告了所见,并交上那封伪造的书信。曹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斩了蔡瑁和张允,当两颗血淋淋的人头献上之时,曹操方才恍然大悟说:“吾中计矣!”

就这样,周瑜利用蒋干这个老朋友,巧妙地假曹操之手,一举除掉了两个最大的隐患。为以后赤壁之战火烧曹营扫除了障碍。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这是孔子的结论,他说实际上都是自己不肯用心去深思,才看不清楚。其实,最高远的道理,就是最平凡、最浅近的。我们往往把摆在面前的事情看得漫不经心,不屑去考虑,才种下失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