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领悟『孝』的内涵 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1 / 1)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是回报的爱,古人常以乌鸦反哺来教育子女莫忘亲恩,小鸟尚且如此,何况人?不要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生育之恩,即便是多年来的养育之情,也还之不完。

南先生将父母比作两个照顾了你二十年的朋友,如今他们老了,动不得了,你回过来照顾他,便是孝。“弟”则是兄弟姊妹的友爱,延伸至朋友,直到社会的温情。孔子说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在于这个人能否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之人是否友爱。“而好犯上者鲜矣”,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仁爱之心,这种人是不会危害社会的。

父母对子女总是无私地付出,无怨无悔,仿佛儿女人生中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你遮风挡雨,为你抵挡烈日风霜。年少时,你厌烦了,爬上树干玩耍;疲倦了,靠在树上歇息。长大了,你不愿与树玩笑了,树甘愿奉上丰硕的果实,为你的人生和未来尽心尽力。要成家了,树奉献出自己的枝干,为你建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家。当你想出外闯**时,树会用自己的躯干为你造只乘风破浪的船;当你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地归来时,即便树已只剩一个树桩,也会让你安心地休息。大树总在无私地奉献着,你的忧伤便是树的忧伤,你的快乐便是树的快乐。儿女在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家庭忙碌时,总是无暇顾及远方或身边的父母;当出现变故、陷入困境时,首先想到的便是年迈的父母。不要在对大树予取予求之后,将其抛弃,那样,你的人生终将一片荒芜。

我国古代有一首《劝孝歌》,里面有两句话:“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语句直白而深刻。孝是一切道德和爱心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学问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建立自己的人生,完善内心的修养。“孝弟”是做人的根本,“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就在于培养孝悌,让人生拥有爱的人性的光辉。孝是爱的根本,也是爱的最初形式,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又会对谁付出真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