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你”的时候(1 / 1)

01

有一阵,我经历了亲子关系最糟糕的一段时间。

晚上叫果果去刷牙,果果不动,也不回答,仍在客厅摆弄着她的芭比娃娃。

我有些火大,去拉她,她却挣脱开到处跑。好不容易把她弄到洗漱台了,却故意往地上滑。

我铁青着脸用手架着她的腋窝,把她提到凳子上,给她挤出牙膏。谁知道她居然拿着牙刷开始刷洗脸槽。

愤怒的我一把抓过她的牙刷,往地上一摔,牙刷瞬间断成两截。

果果哇地大哭:“你是坏妈妈!我不喜欢你!”

这句话,果果最近随时挂在口中。叫她起床,她说:“我不喜欢你!”叫她吃饭,她半天不动,再叫,又来了:“我不喜欢你!别叫我了!”

我早听烦了。于是吼道:“不喜欢就算了!你以为我喜欢你吗!”

她一听,哭得更厉害了,甚至尖叫一声跑到过道上躺着,大喊:“我不喜欢妈妈!我讨厌妈妈!”

那一刻,我身心俱疲,感觉到特别挫败。

以前那个动不动就说“妈妈,我最爱你了”“我要永远和妈妈在一起”的果果哪里去了?

我怎么就成了她口中“最讨厌、最不喜欢的妈妈”了?

跟朋友聊起,她说:“巧了,我儿子最近也说不喜欢我。”

朋友的儿子小鱼今年刚4岁。小鱼放寒假后,奶奶把小鱼带回了老家。

朋友想,干脆过完春节让小鱼就在老家读幼儿园,一来费用低,二来奶奶暂时不会再过来,自己和老公都太忙。等小鱼读一年级了,再接回来。

起初,小鱼在视频里还每天“妈妈,妈妈”地叫。

可是有一天视频,小鱼怎么都不过来,奶奶叫了几遍后,他说了句“我不喜欢妈妈”就走了。朋友特心酸又无奈。

她以为是小鱼在老家待久了,跟她生疏了。没承想,是奶奶告诉了他,妈妈让他在老家读幼儿园。

他以为只是回去玩玩,本来还觉得很新鲜,也很开心。没想到,妈妈却要把他留下。

奶奶说,小鱼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为什么把我扔在这里?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朋友的鼻子一酸,眼泪唰唰往下落。

原来,孩子是以为妈妈不喜欢自己了,才说“我不喜欢妈妈”啊。

02

小鱼的话深深触动了我。

在某一天还算和谐的氛围中,我问果果:“你能告诉妈妈,最近为什么总是说不喜欢妈妈吗?”

果果偏着脑袋,想了一会儿后说:“因为妈妈不喜欢我!”

我愣了很久,我天天自己带她照顾她,怎么会不喜欢她呢?

可再仔细想想,果果说得没错。

这两个月,我接了一份线上的工作,几乎从早到晚,我都忙得晕头转向。

我在她身边,却根本顾不上她。

多少次,果果说:“妈妈,您别看手机了好吗?”我嘴里说好,眼睛却仍然盯着手机。

有时,她催急了,我心里就烦躁:“你不会自己玩吗?没看妈妈多忙?”

有时,说好陪她玩,可是玩不过两分钟,又掏出手机回消息。

多少次,果果跟我说话时,我心里却想着别的事,要不就嗯嗯啊啊,装作在听,随意敷衍地回答她,要不就完全不理她。

果果常哭闹着说:“妈妈,你怎么听不懂我的话了?你怎么不听我说话?”

我却觉得:你怎么还不如小时候懂事,不会自己玩了?天天吵得我烦死了!

我不仅忽视了她,还不断严苛地要求她。

当我心里被各种事情充满时,看到她也只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和要求:“快点起床!”“好好吃饭!”“马上刷牙!”

甚至,已经太久没有好好给她讲故事,温柔满足地陪她入睡。而是一到晚上,就不停地催着要求她马上睡觉,一旦拖延,我就对她又生气,又呵斥。

想到果果这两个月所经历的一切,我既懊悔不已,又心疼极了。

张德芬说: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再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他们在能量层面、心理层面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

是啊,尽管我仍然每天和她在一起,时不时也会说一句:“妈妈爱你、喜欢你。”

可她的感受完全不同:如果妈妈喜欢我,为什么宁愿看手机也不看我?为什么嫌我烦?为什么总是不听我说话?为什么整天只会叫我做这做那,动不动就生气,不想和我在一起?

小小的孩子对情感能敏感地察觉,却无法准确表达,才会喊出:“我不喜欢你!”

一旦父母忽视了,或者孩子连这句话都无法喊出,压抑的情感就会给孩子造成想象不到的负面影响。

武志红讲过一个心理咨询案例。

来访者已经30岁了,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非常紧张自卑——他总觉得别人都对他说话不感兴趣。

武志红怀疑他和妈妈的关系存在很大的问题。可是他却几乎每天回家都会跟妈妈聊很久的天,看起来关系很好啊。

直到武志红问:聊了那么多,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吗?能不能说一两个?

来访者被戳痛了,他发现自己想不起一个。

原来,三十年如一日,永远是,他看着妈妈说话,而妈妈给他一个侧脸,她的脸永远是正对着前方。

妈妈在听,也有回应,但从来都是心不在焉似的。这让他时刻在怀疑,是不是他讲的事情没意思,妈妈不喜欢,甚至,妈妈根本就不爱他。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孩子们最深的渴望是,父母一直爱着自己,深深喜欢着自己。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你”时,实际上是内心缺乏这种被爱和被喜欢的安全感。

孩子真正想表达的是:爸爸妈妈,可以多陪陪我吗?可以不要只是不停要求我,可以真正喜欢我,和我在一起,看着我,听我说话,不管我怎么样,都喜欢我吗?

03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心里有这样被爱的笃定感呢?

让孩子知道:“你喜欢我,不是因为我乖才喜欢,而是因为我是你的孩子。”

知乎一位网友讲过一件事:

她是幼儿园老师,新学期转来一个小男生,中午不睡觉,还大声吵同学,经常被她批评。

而他不仅没改,情况还越来越严重。

男孩开始推搡同学,甚至开始厌学,每天都跟妈妈说自己不喜欢老师,老师也不喜欢自己,不想在这里读书了。

她意识到,也许是自己传递出了一个信息:你不好好睡觉,所以老师不喜欢你。你乖了,老师才喜欢你。

心理学上讲,孩子的内心很容易受暗示,越受到不好的评价时,表现出来的也越不好。

他的内心其实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他会因为惹老师生气更觉得自己表现差,觉得老师不喜欢自己,反而越不能安心睡觉,老师也更容易生气——一直在恶性循环。

第二天,她对他说:“老师喜欢你,不是因为你听话才喜欢。不管你睡不睡午觉,听不听话老师都喜欢你。老师不喜欢你打扰同学的行为,但是任何时候老师都喜欢你这个人。”

接下来的一整天,她几次对男孩说:“老师很喜欢你!”

当天,男孩不再推搡同学了,很快,即便自己睡不着,也不吵同学了。再后来,他在**玩着玩着,自己就睡着了,也没再出现过厌学的情绪。

他常对妈妈说:“老师说喜欢我,我也喜欢老师。”

绘本《你很特别》中说: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要求,你有才华、有能力、好看、出色,才会喜欢你。可是爸爸妈妈却要给孩子一种笃定感:我喜欢你,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这是奠定孩子一生安全感的重要基石。

让孩子感受到:当你和我在一起时,眼里都是我。

《相约星期二》中的教授莫里说:“当我和你说话时,我想的只有你,没有将要上映的电影,也没有上周做的检查。”

当我们看着孩子时,需要如此,要让孩子觉得,他(她)就是我们眼中的全部。

当父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全心陪伴孩子,专心听孩子说话,尽情陪孩子玩耍时,孩子就会感觉到父母真的爱自己。

我放下了需要我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的工作,陪果果一起玩过家家;在家里高低床的楼梯边,我当她的滑滑梯;当她跟我说话时,我盯着她的眼睛,微笑回应她,和她一起谈论她觉得重要有趣的事。

不经意间我发现,果果已经好久没有说“我不喜欢你”了。

让孩子感受到:你管教我,是为我的益处,不是发泄情绪。

亲子专家冯志梅有一次和朋友在家中交流,两个儿子突然打了起来。她起身把儿子叫进了房间。

一会儿后,他们出来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微笑,哥哥弟弟和好如初。

朋友说:“我以为你去管教他们了。”

冯志梅说:“是这样的呀。”

朋友诧异:“那他们怎么没有哭闹,也没有愁眉苦脸?”

冯志梅说:“因为孩子们看到妈妈是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管教他们。”

她全程没有生气,只是温和而坚定地让两个孩子罚站,相互道歉。两个孩子从起初倔强,到最终向彼此道了歉,“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对自己的兄弟动手”。

之后,冯志梅张开双臂,拥抱了两个儿子。

孩子们知道虽然自己做了错事,但是妈妈依然爱自己,依然喜欢自己。不用担心妈妈发怒的情绪,反而能更好地接受管教,改正错误,也由始至终喜欢平和而坚定的妈妈。

赫尔巴特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当孩子越说出“我不喜欢你”时,越需要父母的爱。

就在今天早上,我对果果说:“宝贝,妈妈正在学习怎么样更好地爱你。”果果听了,眼睛闪亮亮地看着我,然后说:“妈妈,我也在学习怎么好好听你的话。我喜欢妈妈。”

那一刻,我的心里如暖流经过,感动得既想落泪,又无比庆幸。

读懂孩子反话背后的原因,会让父母平和面对孩子的言语,让孩子心里有满足感与安全感,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父母也欣慰快乐。

唯愿这份爱与喜欢的笃定感,伴娃一生,护其周全。

也愿每个孩子,都发自内心地说:“爸爸妈妈,我真喜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