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说:“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你的眼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也正是因为他能拥有这样的做事眼光,才能使其在乱世当中拥有一番成就。
比尔·盖茨,“微软”的创始人,不仅是个电脑天才,也是一个经商的天才,具有与众不同的长远眼光。他用预测未来的精神来指导科研,他的那些有关计算机的预言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还在大型计算机垄断市场的时候,比尔·盖茨就说出了那句在多年以后让全世界都赞叹不已的名言:“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办公桌上以及每一个家庭都拥有计算机。”
作为公司的领导,比尔·盖茨总能显露出驱散乌云复见天的智慧,他会很好地把握将来的用户,并且能够在大多数人动摇的时候执著地坚持,事实证明,他的许多决策和判断都是正确的。开创DOS是一个例证;否定DOS开创“视窗”又是一个例证;“视窗1.0”失败了,做“视窗2.0”,“视窗2.0”失败了,做“视窗3.0”,始终不渝,锲而不舍,是第三个例证;当“视窗95”大行其道、大发其财的时候,却来开发“视窗NT”,是第四个例证。
比尔·盖茨,这个对时代脉搏把握得十分敏锐的商业奇才,自从推出“视窗95”之后,就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一最新概念的推销者。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比尔·盖茨有以下关于信息高速公路的论述:
“你越年轻,适应计算机对你而言就越重要……如果你现在才25岁,而不习惯使用计算机的话,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你几乎都要冒事倍功半的危险了。最起码,要是你能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熟练地使用,找工作就会容易些……
“将来有一天,一个虚拟现实游戏能让你进入一个虚拟酒吧,在那儿与一个不一般的人目光相遇,对方意识到你对他(她)有兴趣,就走过来与你交谈。你滔滔不绝地说话,用你的魅力和机智给这个新朋友留下深深的印象。也许你们两个,当时当地,就决定要一起去巴黎。唿——嘘!你们就在巴黎了,两人一块儿注视着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你有没有在香港坐过星海渡船?’你也许会问你的朋友,以邀请式的口气。唿——嘘!模拟现实当然要比所有曾经有过的电视游戏更吸引人,也更令人上瘾。”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有关信息高速公路的那些思想,是比尔·盖茨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来的。盖茨当初的一些预言已变成了现实。直到今天,这位电脑天才仍然以他的科学预言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在回顾自我成功的经验时,比尔·盖茨指出,眼光是创造成功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在比尔·盖茨创业所属的那个时代,一些曾经获得过成功的伟大企业家也有过眼光短浅,例如王安,苹果公司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因眼光一时出现失误而使事业遭到了惨重的损失,甚至因此而破产。
DEC(数字设备公司)公司的创建人肯·奥尔森是一位传奇式的硬件设计师,是比尔·盖茨青年时代心目中的英雄。1960年,奥尔森推出了第一批“小”计算机,从而创建了小型计算机工业。最早的计算机叫做PDP-1,一个用户可以花上12万美元买一台奥尔森的PDP-1,而不是花几百万美元买IBM的“大铁块”。它完全没有大机器那样功能强大,可是它的用途广泛。DEC维持了20年时间的高速发展,它通过提供大量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在8年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7亿美元的、当时最红火的计算机公司。
之后,奥尔森的眼光不再长远,他看不出小型桌面计算机的发展前途。结果,他被排挤出了DEC。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奥尔森还在反复地、公开地把个人计算机看成是一种赶时髦的玩意儿而嗤之以鼻。奥尔森本来是一个眼光远大的人,极善于看清种种创新手法,然而在做了多年的创新者之后,他错过了他前途中的一次大转折机遇。
不同的眼光,使自己到达的境界会有所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那就是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从不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是善于用长远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各项“疑难杂症”。如果所看到的未来并不客观,有不景气的前兆,那么是不是要暂时停止或是减缩经营的规模,有这样的眼光,就会以免固守下去而变得血本无归,避免损失惨重。如果你有眼光,认为很快就有机会崛起,困难只是暂时现象,那么在那些欠缺远见的公司都停业转产之后,自己就可以伺机而动,抢得有利位置,赚到别人赚不到的钱。因此,想要对未来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就必须训练出自己的眼光,不仅要独特,更要久远,帮助自己和企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