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巨石掉落在坚硬的地方,就会产生巨大的撞击,而如果是掉在棉花里,就会被其包围。硬碰硬,是最容易两败俱伤的结果。
春秋末期,郑国宰相子产在治理国家上就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方法。
子产为政刚柔并济,以柔为上,柔以制刚。郑国是一个小国,国力甚弱,要想在大国林立的空间求得生存,增强国家的实力刻不容缓。子产提倡振兴农业,兴修农事。同时征收新税,以确保有足够的军费供应和给养。
新税征收伊始,民众怨声四起,沸沸扬扬,甚至有人扬言要杀死子产。朝中也有不少朝臣站出来表示反对,而子产毫不理会,也不作过多的解释,耐心等待事态的发展。只说:“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自然需得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我听说做事应当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有善始而无善终,那样必然会一事无成,所以,我必须坚持将这件事做完。”
新税照常征收,但由于他还采取了振兴农业的办法,很快农业发展了,民众由怨到赞,众人宾服。
子产在各地还遍设乡校,乡校言论自由,因此有些对政治不满的人往往把乡校作为论坛进行政治活动。有人担心长期下去会影响统治,便建议取缔。子产却说:“这是没有必要的,百姓民众劳累一天,到乡校中发发牢骚,评谈政治实乃正常。我们可以作为参照,择善而从,鉴证得失。若强行压制,岂不如以土塞川,暂时或许会堵住水流,但又必将招来更猛的洪水激流,冲决堤坝。那时,恐怕就无力回天了,倒不如慢慢疏导,引水入渠,分流而治,岂不更好?”
众人皆服,子产正是采用了以柔克刚的为职之道。
《明史》记载,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南巡,提督江彬随行护驾。江彬素有谋反之心,他率领的士兵,都是西北地方的壮汉,身材魁伟,虎背熊腰,力大如牛。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他图谋不轨,从江南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随行。
乔宇和江彬相约,让这批江南拳师与西北籍壮汉比武。江彬从京都南下,原本骄横跋扈,不可一世。但因手下与江南拳师较量,屡战屡败,气焰顿时消减,样子十分沮丧,蓄谋篡位的企图也打了折扣。乔宇所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空城计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
蜀国丞相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忽然,哨兵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位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大惊失色。诸葛亮登上城头一看,果然尘土冲天,魏军分路往西城县杀来。诸葛亮立即传令道:
“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如有随便出入城门及高声讲话的,杀!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如果魏军到时,不可乱动,我自有计谋对付。”
传令下去后,诸葛亮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带一张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军的前哨急忙将这个情况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立刻命令军队停止前进,自己飞马向前。果然见诸葛亮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弹琴。左面一个少年,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少年,手执麈尾。城门内外,仅有20余名百姓,低头打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莫非诸葛亮没有多少兵力,故意这样的?父亲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板着脸说:“诸葛亮平时一向十分谨慎,从不冒险。今天大开城门,必定有重兵埋伏。我们若冒然冲进去,必定中计。你们懂得什么?还不快退!”
诸葛亮见魏军远去,哈哈大笑起来。众官员问他说:“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今统率15万精兵来到这里,见了丞相,慌忙撤退,这是什么原因呢?”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见我们这样镇定,怀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并非在冒险,只因为不得不这样啊!”
大家敬佩地说:“丞相的计谋,鬼神也不能预料啊。如果我们来指挥,必定会弃城而走了。”
诸葛亮说:“我们只有2500人,如果弃城而走,必定走不远,不是很快就会被敌人追上吗?”
诸葛亮深谙以柔克刚的道理,他清楚如果此时跟司马懿硬碰硬绝对是不明智的,凭着他对司马懿的了解,还有他的大智慧,巧妙地给世人唱了一出“空城计”,留下了千古佳话。
政治斗争纷繁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所以在权力场里生存往往是第一要务,处理好这个才能谈什么平步青云。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柔”劲是必需的。
跟以柔克刚相连的还有后发制人的策略,示人以柔、以弱,方能做到后发而制人。《荀子·议兵》云:“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后发制人在军事上的运用很多。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讲到:“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公元221年7月,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孙权。孙权命陆逊率五万军兵迎敌。战争持续了几个月。到第二年2月,刘备重新组织兵力,沿江而下,向东吴发动了大举攻击。东吴面对强敌,采取后发制人之策略,先让刘备一步,退至夷陵(湖北宜昌境内)一带。吴将陆逊领军与蜀军相持半年之久,待蜀军士卒疲惫、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时,陆逊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决战,以火攻大败蜀军。
1812年6月,拿破仑亲自率领60万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合成部队,向俄国发动进攻。俄国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仅21万人,处于明显的劣势。俄军元帅库图佐夫根据敌强己弱的局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实行战略退却,避免过早地与敌军决战。在俄军东撤的过程中,库图佐夫指挥部队采取坚壁清野、袭击骚扰等手段,给予敌军以大量杀伤。接着,又将莫斯科的军民撤出,让一座空城给法军。10月中旬,法军在莫斯科受到严寒和饥饿的巨大威胁,不得不撤退。此时,库图佐夫抓住战机,予以反击,将法军打得大败。几十万法军,幸存者只有三万人。
能够施展“以柔克刚”和“后发制人”,并能很好地将这两者统一起来的人,才能给予对手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