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讲究的是一种无为的心态,是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是古代君子修身的要求。无论外界或自我遇到哪种起伏喜悲,都不会改变豁达淡然之心。
佛家倡导:“放下。”意思是放下一切牵绊和烦恼,抛弃一切杂念,人才能悟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一样,有时我们并未遇到什么大的困难、挫折,却总表现得烦躁、沮丧不已。因为心中“放不下”,因为太认真,因为“心太小”。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遇到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才是一种大智慧。如果因为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放不下,解不开,那么最后只会影响你的人生脚步。
在纷繁的生活中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才会给我们带来生活中的和谐。人们总把太多的生活琐事放在心上,升职、赚钱、失败、误会,等等,想这想那,担心自己担心别人。其实这些成为心理负担的东西都是你自己放上去的,你是一点一点地给自己加大心理压力,让自己活得累,心理生理都疲劳。
英国科学家贝佛里奇指出:“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我国唐代著名医药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在论述养生良方时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勿把忿恨耿耿于怀。”他指出这些心理负担都有损于健康和寿命。事实也是如此,有的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得很累,无精打采,未老先衰,就因为习惯于将一些事情吊在心里放不下来,结果在心里刻上一条又一条“皱纹”,把“心”折腾得劳而又老。对症下药,处于上述各种状况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革”期间有位从部队调到地方工作的师级干部,他因不服“四人帮”横行而被打成“右派”。当时批判他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但这位干部也真绝,在大热天居然披着棉大衣去看大字报。别人以为他“发寒热”,他却幽默地说:“这就叫心定自然凉。”有位著名演员在受审查的“牛棚”里,不但说笑如常,而且还自编了一套“牛棚健身法”,直到如今,他还在用此法锻炼身体,年过八旬照样到戏曲沙龙引吭高歌。“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这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只有这样的人生,才会无怨无悔,值得回味。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自己要看重自己,至于别人干什么做什么那都是无足轻重的。
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有如烟花般短暂炫目,一闪而逝。快乐是一辈子,痛苦也是一辈子,为什么你不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一点呢?当你放下那些令你不愉快的事情,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好,到处充满着快乐和幸福。你会发现原来爱恨情愁、名利财富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快乐人生才是最值得把握的东西。
懂得低调做人的人能够不以失利而颓废,不以得力而张狂。世事变幻,而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历尽沧桑,而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摒弃以物喜,以己悲之念,便是一种人生境界升华到新的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