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以低调的风格来保全自己
这是一个彰显自我,突出个人风格的时代,所以,许多人都想成为媒体的宠儿。而对一个风头劲盛、行事高调的人说低调处世,简直是一种笑谈。甚至有人觉得,低调也是一种炫耀。
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那些媒体和网络的宠儿,越是高调,就越容易随风而逝,因为只能盛极一时,如昙花一现。而现实生活中,连那些真正具有实力的人,都会适时低调。
刘睦是东汉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学上进,喜好结交有学问的名儒,长大后被封为北海敬王,他忠孝仁慈,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岁末,刘睦派一名官员去都城洛阳朝贺。临行前,他问这位官员:“如果皇上问起我现在的情况,你应该怎样回答呢?”
官员不假思索地说:“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员虽然愚鲁,但这种区区小事定能向皇上禀报清楚。”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你若这样说,就把我给害了!”见官员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刘睦又接着说:“你见到皇上之后,就说我自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日只知吃喝玩乐,对正业毫不用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原来,在封建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君疑臣必死”。刘睦善于守拙,不想让皇上知道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因为在当时,有志向的皇室成员,容易受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刘睦这样做,实在是明哲保身的妙计。
而另一个官员却因为高调,差点丢了自己的乌纱帽。
明成祖时,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朝见皇上,顺便带了一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给朝廷中的官员。不料,京城的巡逻官把这些藤席截获,并将徐奇馈赠礼品的人员名单呈给了明成祖。
明成祖反复看了几遍名单,见好多朝廷大员在名单中,唯独没有太傅杨士奇的名字,觉得有必要问个究竟,于是立即召见了杨士奇。杨士奇解释说:“当初徐奇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临行前众官员都纷纷写诗为他送别,所以徐奇这次回京特用藤席回赠。那一次臣正好有病在身,没有赠诗给徐奇,不然的话,我这次也在馈赠之列。今天众官员的名字虽然都在礼单上,但他们不一定会接受徐奇的礼物,再说藤席乃岭南特产,徐奇馈赠藤席只是为了表达谢意,不会有别的目的。”
杨士奇这番话讲得自然得体,明成祖对他的疑惑打消了,也原谅了徐奇,命人把名单烧了,从此再也没有过问此事。
如果杨士奇借此机会炫耀自己的清廉,不仅不会得到赞赏,而且会加重明成祖对他的疑心。杨士奇故意将自己牵扯进来,说明自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从而赢得了明成祖的信任。如果没有杨士奇的解围,想必徐奇早已经获罪。
低调,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于人于己有利的低调,何乐而不为呢?总是冲锋在前,也需要照顾好自己的后路。懂得低调的人,不会锋芒毕露,也不会毫无精彩而言,他们会在遇事时游刃有余,更稳、更可靠,不浮躁,更能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