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不乏有勇无谋的人,他们只能被看做是莽夫。真正能成大事的人,皆是有勇有谋之人。也许他们并不是最优秀的、最杰出的人,却能任用那些最杰出的人帮自己做事,从而成就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能经常听到“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忠告,凡成大事者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比我们强劲的对手,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采取“硬碰硬”这样不明智的行为,而要采取“斗智不斗力”的策略。那种一步登天的思想不仅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反而还会把事情越弄越乱。
战场上的将军最喜欢的赞誉莫过于“智勇双全”了,在古今战争里最受人们喜爱的也是那些有勇有谋的人物。譬如三国蜀汉名将张飞长坂坡三吼退曹军的故事就广为传诵。
三国魏蜀交战,刘备败走汉津口途径长坂坡时,为了争取百姓转移的时间,派张飞断后抵御曹军。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张飞仅是一名有勇无谋的猛将而已,但长坂坡张飞三吼退百万曹军却显示了其有勇亦有谋的一面。
张飞很清楚自己的实力,硬碰硬不可能击退曹操百万大军的追击,要成功退敌只能智取。他也明白曹操是个多疑的人,于是,当他引兵到达长坂坡看见当阳桥东有一片树林的时候,便心生一计。他命令自己的二十多骑随从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然后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作为疑兵。自己则横矛立马于当阳桥上,向西而望。
在赵云逃脱曹操追兵到达当阳桥时,张飞只毅然地说了一句:“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他并没有因自己势单力薄而退缩,反而彰显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大将风范。
曹操麾下大将李典、夏侯渊等将追至当阳桥时,只见张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担心是诸葛亮的计谋,于是都不敢前进,只派人报告曹操。曹操听闻后,急忙上马,来到阵前。
这时,张飞看见曹军里的青罗伞盖、旄钺旌旗前来,料定是曹操心里疑惑,亲自来看。他的计策派上用场了。张飞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
曹军听了,心里都非常害怕。曹操急忙下令去掉伞盖,对左右部下说:“我曾经听关羽说,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今天相逢,不能轻敌。”话没说完,张飞又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
曹操看见张飞如此威猛气概,有了退军之心。恰巧张飞远远望见曹操军队阵脚移动,于是挺矛又大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还没停,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吓得肝胆碎裂,从马上掉下来死了。见此情景,曹操立刻回马带领军队撤退了。
张飞就这样以一人之力退却了万人曹军,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张飞长坂坡三吼退曹军绝非巧合运气,恰是他有勇有谋、运用大智慧的结果。
首先,他抓住了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让手下在马尾拴上树枝冲起尘土作为疑兵,让曹操以为有伏兵而不敢前进。
其次,曹操曾亲眼见关羽在万军中取麾盖之下颜良首级的情景,关羽也曾向曹操提起张飞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当他看见张飞时,马上想到了关羽杀颜良的情景,于是马上下令去掉伞盖,以免成为张飞的目标。
最后,张飞抓住了曹军“阵脚移动”、军心动摇的时机又一次大吼,使得曹操手下将领夏侯杰因吓破肝胆而死于马下。这样,他的威猛气势彻底震慑住了曹军,退军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张飞不仅有勇,而且有谋,他不仅抓住了事物的主客观因素,而且还把握了最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从而以恰当的方式击退了敌人,取得了成功。
商场如战场,带兵打仗需要有勇有谋,创业经商也需要有勇有谋。任何一件事情,要将其做好,都需要动脑子。没有智谋而只有匹夫之勇,最终会处于下风。追求成功也是一场战争,会面对天灾、人祸以及各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困难。这时,如果你单凭一身蛮力去支撑,迟早会有用尽力气的时候;而如果用智慧去应对,则往往使胜利来得很容易。
思路启示
智勇双全的人更令人钦佩,也更会受到重用。现代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智慧,让自己更有把握地去面对一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