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遇事时要学会泰然处之,控制情绪,注意事情的变化,将情势从被动转到主动,不焦急不懈怠,在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不轻敌不悲观,沉着应付,不怕打击,用冷静的头脑及高度的毅力,与其周旋到底,那么就不愁胜利不属于你。万一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怨恨,慢慢图谋东山再起的机会。
在一次矿难中,几名矿工被困在矿井里了,当时没有一点工具可以利用,也无法和外界联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连他们头上戴的矿灯也一个接一个地熄灭了。尽管他们在漆黑的世界里四处奋力寻找出路,但因辨不清方向而找不到出口。筋疲力尽的几个老矿工,不得不坐下来歇息。一个老矿工打破了沉闷,建议说: “现在,上面一定在想方设法地营救我们,与其这样盲目乱找,不如静静地坐在这里,看看能否感觉到风的流动,因为风一定是从坑口吹来的。”他们就在原地坐了很久很久,刚开始没有丝毫的感觉,可是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变得敏锐,逐渐感受到有一丝微弱的风轻拂脸上。他们根据风的方向,走出了矿井,脱离了危险。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危急时刻以静制动乃为上策,心躁使他们在死亡线上徘徊,心静帮他们走向了新生。在很多情况下,心躁则暗,心静则明。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非常富有哲理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轻以重为根,躁以静为君。也就是说,为人轻浮,就失去了根本;做事急躁,就丧失了主动权,难以成就大业。人们做事不可轻率,而要深思熟虑;不可急躁,要等待时机成熟。只有真正做到戒轻、戒躁才能谋大事立大业,否则非但不能成事,还有可能犯下不可弥补的过失。你看自然界的植物,不管是大树还是小草,根都要稳定,动**摇晃或折断的都是枝叶或茎干,因为枝叶茎干轻浮妄动,而且随风八面摇晃,若遇到大的灾难还会折断茎于,倒毁枝叶。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三国中败走麦城,就是由于关羽耐不住心中的气。张飞闻讯得知结义兄长关羽被害,日夜痛哭。许多将士纷纷以酒劝解,张飞甚爱饮酒,醉酒后,怒火烧得更旺,对手下的兵士,稍有过失他就拳打脚踢,士兵受伤轻则残废,重则死亡。刘备知道后,劝他宽厚一些,否则早晚必惹祸上身。张飞根本就不把刘备的话放在心里。
一天,张飞令军中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全体军士四日后挂孝攻吴。第二天,将领范疆、张达二人进帐禀报:三军挂孝,数量太多,一时难以备齐,须宽限几日。张飞大怒道: “我急着报仇,恨不得明天就进军东吴,你们竟敢违令,罪不可赦。”当下命令武士鞭打二人50军棍。打完之后,张飞手指二人说: “白旗白甲明天全部交上,不然,将你们斩首示众。”回营后,范疆说:“今日受了刑罚,如何筹办白旗白甲?张飞性暴如火,明天若交不出货,你我都会被杀。”张达沉思片刻,说: “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 “只有这样了。”
晚上,张飞喝得大醉,到了帐中倒头就睡。初更时分,范疆、张达二人各怀利刃潜入帐中,将张飞杀死后,逃到东吴去了。张飞就是因为脾气太臭,死得不明不白。
后来就连刘备自己也不能忍受失去张飞和关羽的痛苦,感情用事,犯下了“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的毛病。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兴百万之师讨伐东吴,孙权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是谁?马良说是东吴的一位书生,年轻有为,袭荆州便是用的他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张二弟报仇。马良劝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敢轻敌。刘备不但不听劝,还讥笑他们无才。
他在发兵讨伐东吴时,因为个人情感的因素,不听诸葛亮等良臣的劝谏,不顾蜀吴结盟之大局,逞一时之快。结果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八百里,刘备大败而归。所以用兵打仗绝对不能意气用事,一定要稳。
不应只发脾气,不想想应付的办法,只是一味顶撞、好勇斗狠,不汁得失、不问成败,什么曲线战术,什么迂回战术,什么侧击包围,什么把握要紧,概不注意,只知顽固不化,只知蛮干到底,结果是小事变大事,大事变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以静制动不是要你消极应对,而是学会暂时回避一下。历史上项羽就是这种典型,到了兵临城下,四面楚歌,还要以斩将扯旗来表示他的本领,直到自刎以前,还要说: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谁知他的失败,却是失败于发脾气,一味顶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