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生之路过于顺利,未必是件好事。一方面它会消磨我们的斗志,让我们安于享受;另一方面会遮住我们眼睛,让我们看不到潜在的危险。如果你正处于这种安逸的状态下,一定要小心了。
因为生活每天都在进行,我们身处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要想不被时代淘汰,不落伍,就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有常变常新的思想准备,积极地面对变化,开拓思路,把思想拓展到全新的领域之中。
北宋的张咏任崇阳县知县的时候,当地的居民都以种植茶树为生。因为茶叶利润丰厚,所以这里居民的生活很是富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咏下令全县拔除茶树而改为种桑养蚕,这一举动使得百姓们怨声载道。
张咏知道后说: “种植茶叶的利润丰厚,官府将来一定会对茶叶进行垄断,我们还是尽早改种其他植物为好。”
后来国家果然对茶叶进行了垄断,其他县的农民全都丢了饭碗,而崇阳县种桑养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每年出产的丝绸有几百万匹之多。当地的居民们感激张咏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修建了祠堂来纪念他。
在很多人坐享茶叶的丰厚利润之时,独有张咏察觉到这项生计可能遭遇到的危机,而且当机立断,下令百姓种桑养蚕,几年后,当其他县的人陷入困境之时,而他所辖县的百姓却又有了稳定的来源。张咏的见识确实非同一般。
张咏的小心做事让辖区内的百姓免于生计之苦,张咏的深谋远虑让百姓又有了稳定的生活之源。而下面故事中的文彦博因身边小吏劝他小心做事让他躲过了一场飞来的横祸。
宋仁宗晚年精神错乱,时有狂癫之状,宫廷内外,人心惶惶;京城开封,气氛紧张。宰相文彦博等人留宿宫中,以便处理紧急事务,应付非常之变。一天深夜,开封府的知府王素报告说有一名禁卒告发都虞侯(禁军头目)要谋反。有的大臣主张立即将这名都虞侯抓来审问,文彦搏不同意,他说:“这样一来,势必扩大事态,闹得人人惊惶不安。”他召来了禁军总指挥许怀德问: “这位都虞侯是个什么样的人?”
许怀德说: “这个人是禁军中最为忠诚老实的一个人。”
文彦博问: “你敢打保票吗?”
“敢。”
文彦博说:“一定是这个禁卒同都虞侯有旧仇,所以趁机诬告他,应当立即将他斩首,以安众心。”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
文彦博便要签署行刑的命令,他身边有一个小吏却在暗中捏了一把他的膝盖,他顿时明白过来,请在场的另一名宰相刘沆也在命令上签了名。
不久,仁宗病情有所缓解,刘沆便诬告说: “陛下有病时,文彦博擅自将告发谋反的人斩首。”话虽不多,用意却十分恶毒,分明是暗示文彦博纵容造反者,甚至是造反者的同谋。文彦博当即拿出了有刘沆签名的行刑命令,这才消除了仁宗的疑心。幸亏刘沆签了名,否则,文彦博真是有口难辩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取得成功的人,必须拥有长远的眼光,唯有如此,才能不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看到隐藏在繁荣背后的危险。否则,一味陶醉在目前的成功之中,在前进的道路上裹足不前,就有可能被潜伏的危险击倒,使原有的成就都化为乌有,自尝失败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