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你必须要借助外界力量。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也都论述了这一观点,如苟子在《劝学》中就说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其实和其他人没什么区别,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这就是一种善于借助外部力量的大智慧。借力行事就是指借他人之力,如名人、亲戚、朋友、同学等的地位、名望、财富或权力等来做事。比尔·盖茨说: “一个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企业家,应该说是一个聪明的企业家。在办事的过程中善于借助他人力量的人也是一个聪明的人。”这说明一个人想成功,单枪匹马是不行的,借助他人的力量能增强自己的力量。
孙中山曾说过: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句话非常重要,即便是伟人,也不能逆势而为,历史自有其规律,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天时、地利与人和,这无不说明借力行事,顺势成事是做事之大智慧。
历史上成大事者都善于借助他人力量,成吉思汗成为一代天骄也借助了外力。铁木真就是靠联合他人的力量来成就自己事业的,在他兵力还不雄厚的时候,他先后联合了草原雄鹰札木合和王罕,最后终于成为草原霸主。
借力行事是通向成功的法宝。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之外,有时需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只有“好风凭借力”,才能“送我上青云”。
为了争夺皇位,刘邦的八个儿子,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戚夫人是刘邦的宠妃,她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想废掉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吕后知道后,为了保住自己儿子刘盈的太子地位,她找张良帮忙。张良献上一计: “皇上一直想招四个隐居的贤人出山,但他们始终不肯,若将他们迎为宾客,太子常请此四人赴宴,必会被皇上看见而问其原因。”通过这件事后,刘邦对刘盈的观念大大转变了,以前他认为刘盈软弱,也想过要废了他,可是他现在看到刘盈深得人心,于是以后再也没提废太子的事了。
君子行事除借力之外,还必须讲究天时、地利,也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所处的位置和社会环境。关键是要把握住这个发展的大势,相机而行,顺势成事。所谓“相机而行”,就是观察事物的先兆并做出逻辑的推断,随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战国时有一个有钱的商人叫吕不韦。秦太子安国君有20多个儿子,其中有个儿子叫子楚,安国君不喜欢他,因此在战事连连的时候,把他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屡屡被秦国攻打,因而子楚在赵国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吕不韦去赵国办事,见到处于困境中的子楚,他认为子楚将来肯定能成就一番大业,于是处处帮助他,为他提供了很多帮助。这时子楚看中了吕不韦身边的一个舞姬,可是吕不韦也很喜欢她,早和舞姬同居,使舞姬有了身孕,不过只是吕不韦知道。起初吕不韦听后非常生气,但后来转念一想,干脆把舞姬让给他,但不告诉他怀孕的事,日后凭此大获一笔。
几个月以后,舞姬生下了一子,就是后来的赢政。赢后来,子楚继承王位,可是登基不到三年,就因为腹疾死了。子楚死后,赢政做了皇帝,于是吕不韦就成了摄政宰相,一当就是10年。
吕不韦将自己的爱姬送与他人,这原本是件吃亏受损的事,但是他能伺机而行,最终借子楚之力,使自己从吃亏之中享受到了利益。这就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如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措施,相机而行,顺风而动,则办事必成。
或许聪明的您会说顺势行事有时是违心,然而违心有自我压抑,也有融合群体的亲和力,可以是软弱者的自保,也可以是奸诈小人的烟幕。它像一杯白水,可以放糖浆,可以放柠檬、放橘子汁,也可以放毒药!让违心违在情分上,又符合天理良心,才是我们应该遵从的台湾作家罗兰曾说: “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一个人能够整天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他自己所想过的生活。”随着社会文明的提高,人际间的纵向联络会日趋淡漠,但横向间的联系只会加强。如果你在交际中没有妥协、相机行事和顺水推舟的处世方法,那只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纵使有三头六臂,也将牵制得你疲惫不堪而无法前进。
现实社会是很复杂的,每一个人都会活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俗话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单枪匹马闯天下,在现代社会里是很难有大作为的。而那些善于利用关系的人办起事来则如鱼得水,非常顺利,所以一定要善于利用自己与周围的关系,顺势行事,把这些关系发挥到最大的限度,为自己办事成功助一臂之力。